襄阳保康:解锁林下财富密码!这位小伙,引领村民进山“掘金”
群山连绵,林下“藏金”。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店垭、歇马等乡镇,每到梅雨季节,松树菌、牛肝菌、黄丝菌等野生菌类便会拔节生长。之前,由于受信息和市场制约,林中有宝,人却未识。一位小伙子走进乡亲的视野后,这些昔日藏在深山密林的野生菌,如今却变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这个菌子在我们这叫黄牛肝、虎皮肝,在云南市场叫黄癞头。”保康县马良镇野生菌收购商王国齐说。
王国齐是土生土长的马良人,别看他年纪轻轻,但从事野生菌收购已有五六年时间。
“这个菌子,我们山上特别多,价钱也比较合适,在云南卖得到合适价。”王国齐说。
目前,王国齐是保康县最大的野生菌收购商,投身这一行当,源于他去云南的一次旅游。
“我在昆明旅游看见市场上我们这有的菌子可以卖,经济价值非常高,回来以后,就联合朋友做这个生意,把我们老百姓的野生菌收上来,卖往外地。”王国齐说。
今年63岁的马良镇西山村村民丁加新,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烟,可随着一天天变老,体力活儿已渐感力不从心。自王国齐收购野生菌后,他便多了一条增加收入的来源。
“捡了有人收,价格也还可以。一天能挣两三百块钱,一个多月能挣四五千元。”丁加新说。
为确保收购的野生菌能及时、新鲜运往外地市场,王国齐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备的运输和销售体系。每天下午5点左右,他会准时组织各个收购点将新鲜的野生菌进行分类、整理,装上冷链车发往湖南、云南等地。
“我跟王国齐做山菌生意五六年了,他组织货源很到位,质量也很有保证,我跟他打交道很开心。”湖南野生菌批发商李吉安说。
每年进入7、8月份后,王国齐一刻也消停不下来。看到遍山遍野的野山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更多的山珍进入外省市场,让更多的乡亲收获效益。
“像这个季节高峰期,每天有20多个点在帮我收,每天大概能收两三万斤货,大概需要流动资金在三十万元到四十万元之间。”王国齐说。
保康地大物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县林业部门分析,仅野山菌一项,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创造近亿元的经济价值。为了不断延伸野山菌的产业链、价值链,王国齐又有了新的打算。
“目前,就是保鲜手段有点欠缺。下一步,我准备在冷链储藏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野生菌的经济价值,增加老百姓收入。”王国齐说。
记者:李广儒 向宗涛
编校:彦舒
一审:赵硕
二审:秦志鹏
三审:李运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