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猫耳洞到宣讲台:老兵周秀伦的“战火青春”与信仰传承

云上孝昌  2025-08-03 12:17:33
分享到:

在孝感市孝昌县军休所,有这样一位老兵,他的青春与老山前线的炮火相连,他的记忆里藏着猫耳洞的潮湿与坚守。现年58岁的他,常年奔走在宣讲的路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青年一辈深切感悟英雄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他就是周秀伦。

日前,周秀伦应邀到孝昌开发区牌坊社区,分享自己参军报国的初心与难忘的军旅成长经历。面对着年轻的面孔,老兵开启了记忆的闸门。

1986年7月,刚高中毕业的周秀伦响应国家号召,穿上军装奔赴军营。列车的终点不是整齐的营房,而是炮火纷飞的老山前线。

“我和我的战友在老山前线防御阵地,白天挖猫耳洞、挖战壕、进行野战战术训练、埋地雷、排地雷、单兵突击等;晚上在猫耳洞站岗执勤。”“澴川老兵宣讲团”成员周秀伦说。

据周秀伦回忆,他站岗执勤的洞里低矮窄小,只能容纳2人,坐伸不直腰,躺伸不开腿。恰逢雨季,洞内温度高,湿度大,衣物霉烂,被褥从未干过。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周秀伦和战友在老山防御阵地度过近两年时间,他们苦练作战本领、强化军事训练,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

1988年7月,周秀伦考入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捧起了通信分队指导专业的课本。白天啃教材、练实操,晚上在灯下复盘前线的通讯短板,周秀伦在笔记本上记满了战术心得。

毕业后,周秀伦被分配到原北京军区后勤部六分部66111部队,一待就是十年。从排长到副营长,他始终带着老山前线的拼劲:带分队时,他把“猫耳洞精神”融入训练,所带队伍多次被评为“先进分队”;当教员时,他自学电气焊工技术,从“门外汉”练成能教中级课程的骨干,两次获评“优秀教员”,还在全军教员进修班考核中斩获佳绩。

“军装穿在身,就不能含糊。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干什么都得拿出真本事。”周秀伦说。

1999年,部队号召干部交流到偏远地区,周秀伦主动请缨前往河北张家口爆破器材仓库。在那里,他顶风冒雪巡查库区、完善制度,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不管收到什么指令,军人的首要意识就是执行,再偏再苦也得守好。能立三等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周秀伦说。

2002年12月,周秀伦因病退休,被安置到孝昌县军休所。那些在猫耳洞守过,在课堂拼过,在山沟里干过的岁月,成为他的宝贵回忆。

但“退伍不褪色”,周秀伦发挥退休党员的余热,担任孝感市关工委“火炬宣讲团”宣讲员、“澴川老兵宣讲团”成员,走进军营、校园、企业、社区等地,积极投身红色宣讲志愿服务中。

他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参军及战斗的亲身经历。一个个英勇顽强的故事扣人心扉,一缕缕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激荡人心,展现新时代老兵风采,传播社会正能量。

“每次向年轻人讲述,保家卫国的经历和攻坚克难的故事,都是对我过往人生的复盘。我想通过宣讲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将坚守、奉献的信念传递下去。”周秀伦说。

记者:张园园 丁珂

通讯员:王小萍

一审:彭扬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