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宜都:矮凳上编出向阳人生

云上宜都  2025-08-02 11:54:00
分享到:

在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坪村六组,有一处宁静的农家小院,院中时常回荡着竹条碰撞的清脆声响。61岁的金长伏,这位左腿残疾的手艺人,正坐在特制的矮凳上专注劳作。他左腿微微蜷曲,双手却灵动自如,青绿色的竹篾在他指间如灵动的精灵般穿梭,不一会儿,一个棱角分明的竹篓雏形便跃然眼前。金长伏已与竹篾相伴四十余载,用一双巧手在乡村的烟火气中,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命运的考验早早降临在金长伏身上。四岁时,骨结核无情地缠上了他的左腿,尽管经过治疗,却仍留下了终身残疾。此后,他走路时左腿始终无法伸直,只能依靠右腿和拐杖艰难借力。“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心里闷得慌。”金长伏笑着回忆往昔,然而他的眼中却没有太多苦涩,有的只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从容。

18岁,站在成年的门槛前,金长伏暗下决心要学一门手艺。“不能一辈子靠家里,得有自己的营生。”在乡邻的热心介绍下,他拜邻村的老篾匠为师,从此踏上了竹篾编制的学艺之路。

竹篾编制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实则对耐心与巧劲有着极高的要求。选竹时,要挑选三年生的老竹,这样的竹子质地坚韧,最适合编制;破篾时,需将竹子剖成均匀如丝的篾条,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编织时,更要力道适中,才能保证成品的质量。对于左腿不便的金长伏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久坐。从清晨到日暮,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当左腿麻木得失去知觉时,他便趁着换竹料的间隙,拄着拐杖在院子里缓缓挪动几步,搓搓腿,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又立刻坐下继续编织。

四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让金长伏的手艺成为了村里的“活招牌”。他精心编制的躺椅,深受村民们的喜爱。竹条间距精准无误,躺上去既稳当又透气,在炎炎夏日,躺在这样的躺椅上在院子里乘凉,堪称村民们的“标配”。他编制的竹篓同样扎实耐用,村里人种地、收菜时,总爱找他定做。“这竹篓装几十斤土豆都不晃,用个十年八年绝对没问题。”村民们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就连日常买菜的篮子,他也会在边缘精心编上几圈细篾花纹,为其增添几分精巧雅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机器生产的塑料筐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金长伏的小院里依旧堆满了成捆的竹料。“有人喜欢手工的,就有人来找我。”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拿起一根竹篾,指尖在粗糙的竹面上缓缓摩挲。那布满深浅不一茧子的双手,是他几十年与竹为伴的最好见证,每一道茧子都诉说着他的坚持与执着。

每当夕阳西下,金长伏便会收起工具,拄着拐杖慢慢起身。屋子里,当天编好的躺椅、竹篓、篮子整齐地摆放着,在余晖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位中坪村的残疾手艺人,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或许会有缺憾,但只要肯下功夫,平凡的双手也能编织出不平庸的人生。

(云上宜都通讯员 廖移坪)

一审:向姝

二审:李华

三审:党艳秋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