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白日书香到夜晚霓虹 十堰郧西用文化串起暑期 “热” 生活

长江云新闻  2025-07-31 20:25:31
分享到:

暑假模式的开启,不仅带来了悠闲的假期时光,也激发了群众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连日来,十堰市郧西县文化体育中心迎来了“文化度夏”热潮,城市书房里沙沙的翻书声,非遗文化馆内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七夕文化生活创意馆中欢快的交谈声,共同奏响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文化交响曲。

“针尖要微微上扬,这样丝线才能流畅穿过。”7月29日下午,非遗文化馆刺绣教室内,身着淡青色汉服的柯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进行平针绣练习。室外38℃的高温被隔绝在外,教室内27℃的恒温环境中,20多名学生屏息凝神,手中的绣针在素色棉布上勾勒着传统纹样。

图为游客体验手工织布。(孟莹摄)

“原来我们郧西的刺绣这么美!”初二学生王雨晴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刚秀好的小花。据负责人刘洁静介绍,暑期非遗课程预约火爆,不仅手工刺绣受欢迎,手工织布、花馍体验等活动一经发布,同样座无虚席,今年暑假以来该文化馆接待参观体验游客9000余人,非遗公益课培训800余人。

转过文化长廊,城市书房的玻璃门自动开启,凉爽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墨香迎面而来。在自然科学区,李雨沫同学正和姐姐一起翻阅《中国国家地理》;自习区里,准高三生夏瑞翔的习题册已写满笔记;儿童阅览区,几个小朋友围坐在爷爷奶奶身边,不时发出轻盈的笑声。

“这里就像个知识超市。”图书管理员周红琴一边整理书架一边说,“县图书馆加上文体中心城市书房一起,总共藏书量有30余万册,今年还特别设置了‘暑期荐读’专架。”数据显示,近两周城市书房日均接待量已达1800余人次。

华灯初上,七夕文化创意生活馆前的夜市骤然苏醒。非遗书签在暖黄灯光下流转着千年智慧,帆布包上的传统纹样随着游人步履轻盈跃动,七夕主题饰品在摊位间闪烁着创意光芒——五百余种文创产品交织成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将整个夜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图为游客采购七夕主题文创产品。(孟莹摄)

“家人们看这款‘十里红妆书灯’!”大学生志愿者小林举着手机穿梭在人群中,直播镜头扫过灯罩上精细的婚嫁场景,“这些图案都是郧西的实景,老北街,鹊桥,天河畔……”不远处,几位姑娘正轻抚着灯罩,眼中满是惊喜,忍不住惊呼:“快看!书本展开时这些影子好像在讲故事!”她们的欢声笑语,引得周围的人纷纷驻足观看,夜市里热闹非凡。

为迎接2025年七夕节的到来,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近日“2025年郧西七夕浪漫一夏特惠消费季”在郧西文化体育中心启幕。活动首日便人气爆棚,客流量突破6000人次,单日销售额达2万元,为郧西的夏夜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这些生动的文化场景,正是郧西县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的缩影。近年来,该县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精心策划了“消费季、主题月、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七夕文化,年均开展活动300余场,让文化服务像毛细血管般深入城乡每个角落。

“文化场馆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县文旅局局长姚超表示,郧西县正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带走、可体验的旅游产品,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角”。站在华盖山生态廊桥的观景平台,俯瞰整个文体中心,璀璨的灯光下,文化的气息正随着夏夜微风,沁入每个郧西人的心田。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通讯员 孟莹)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