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黄冈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长江云新闻  2025-07-31 18:31:06
分享到:

黄冈:363个爱心托管班护佑万余儿童暑期成长

暑假,孩子“看护难”是双职工家庭的普遍困扰。7月份以来,由黄冈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办的363个“爱心托管班”陆续开班,托起万余家庭的安心夏天。

上午九点,在罗田恒美服饰有限公司二楼“爱心托管班”,罗田县检察院工作人员正在给这里的孩子们开展法治知识科普讲座。

罗田县恒美服饰有限公司检验员 叶晓庆:我们厂成立了儿童托管中心之后,我们会把孩子带到儿童托管中心,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计件工资得到了提升,我每个月能多做一到两千块钱。

这家90%员工为女性的企业,去年尝试让文员“兼职带娃”,但是效果不佳。今年在当地团县委支持下,招募2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设“爱心托管班”,红色教育、科学实验、手工绘画等课程填满日程。

罗田恒美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恒:孩子托管后,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能提高20%。企业的产值提高了,孩子们也得到了美好的成长经历。

同样的场景在黄冈市多地上演。英山电子商务创业园“爱心托管班”,来自江苏海洋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高荣围绕“防溺水”主题,通过科普视频、口诀记忆法,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

黄冈英山县团委副书记 陈文:今年共开设28个托管班点位,每个点位的课程,我们都将安全教育作为暑期托管班的特色课程。

而在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翰林苑小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被赋予新功能,55名孩子在这里享受“学习-就餐-午休”一站式服务。

黄冈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团支部书记 付晶:首次尝试食、宿、学三位一体的托管班,孩子们可以在一栋楼里学习、吃饭、午休。

如今,一张覆盖全域的托管网络正高效运转:363个点位覆盖到了300余个社区乡村,2089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爱心托管班”,预计服务超1万名儿童。

黄州:高校“大朋友”加持 “爱心课堂”魅力升级

在黄冈市区,暑期“爱心课堂”已经走过了第三个年头。今年黄州区依托高校和社会力量,通过大朋友带小朋友,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暑期氛围。

黄冈市黄州区龙王山团建营地负责人 卢细超:来听他的呼吸,然后摸他的脉搏,看他的胸部起伏。

午后时分,在龙王山户外营地戏水游乐区,专业的救援队员卢细超,正在给汉川门社区的孩子们教授防溺水知识。

黄冈市黄州区龙王山团建营地负责人 卢细超:本身有公益情结,看着这些孩子过来能够接受防溺水的教育,有人流量过来,我们这个基地也盘活了。

爱心课堂有专业老师,也有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六福湾社区,黄冈师范学院几位大学生,为社区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堂扎染手工课。

爱心课堂学生:好玩,很丰富多彩!还能跟这些小朋友一起在这快乐地玩耍。

今年,黄冈市黄州区创新了暑期爱心课堂的形式,依托黄州区的黄冈师范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暑期教学,师资力量有了保证。

黄冈市黄州区东湖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杨婷:为我们设计了一些非常丰富多彩的课程,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每次放学他们都舍不得走。

为了保障爱心课堂的常态化运营,黄州区与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合作,通过“一张纸献爱心”等公益项目募集资金,为爱心课堂的志愿者老师购买保险、解决食宿。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全区、惠及1900余名未成年人的教育关爱网络,有48个“爱心课堂”点位已经开课。

黄冈市黄州区委宣传部三级主任科员 彭俊洁:有了高校的固定资源,加上社会教培机构的参与,整个体系就非常完善了。课程质量、师资团队更加的优化。

浠水:便民充电桩“上岗” 为民生幸福“续航”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黄冈浠水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解决充电难题,以8000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织密城乡充电网,稳稳托起了群众的绿色、便捷出行梦。

最近,浠水县清泉镇窑湖村月湖小区的申智,骑电动自行车回家后,就能顺利给车充电,非常方便。

黄冈浠水县清泉镇窑湖村月湖小区居民 申智:原来我们电动车充电非常困难,要跑很远的地方,一次充电两三个小时。

充电桩不仅进了小区,还进了单位。

黄冈浠水县中医院职工 杨思敏:现在我们单位安装了充电桩,让我们享受了便利,每天我们满电回家。

以前,电动自行车背后,暗藏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浠水县直面这一民生“痛点”,出台《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路径,成立浠水县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专班,锚定充电桩“应建尽建”目标,将平安便捷送到百姓家门口。目前,全县充电桩建设已完成总进度的75%。

黄冈浠水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郭锐:我们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建设到点,确保11月前完成需求任务。

蕲春:无障碍改造 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米”

黄冈蕲春县残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为契机,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蕲春县魏河村村民吴友生的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且智力受损,生活不能自理。经属地镇村申报,县残联将他的家庭纳入2025年度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为其安装了防盗窗,并配备了智能定位手表、刀具收纳箱等安全防护设备,预防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黄冈蕲春县张塝镇魏河村村民 吴友生:办得很齐全,给我家装了防盗网,一切都装得很好。

蕲春县张塝镇大同司村柯金叶家庭作为"一户多残"的特殊困难家庭,同样被列入本年度改造计划。经县残联实地走访评估,为柯金叶家配备了轮椅、语音提示电热水壶、安全燃气灶等适残生活设备。

黄冈蕲春县张塝镇大同司村妇女委员 孙芳林:这些设备非常适合我们大同司村高龄残疾人的生活需要,他们反映都比较良好。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蕲春县残联组织专班,逐户走访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系统评估残疾类型、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量身定制改造方案。重点推进厨房、卫生间、坡道等五大类改造工程,切实解决残疾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据统计,今年已完成104户改造,近三年累计惠及近3000户残疾人家庭。

黄冈蕲春县漕河镇刘榜村村民 胡凤银:感谢残联对我的照顾,睡的(护理)床非常舒服。

黄冈蕲春县残联党组书记 肖又军:力戒形式主义,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落实“一户一策”,努力把无障碍改造做到残疾人心坎里,确保所有的项目都达到实用、管用、好用的要求,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看、安全感和幸福感。

武穴:皮带廊道外移20米背后的故事

武穴市田家镇马口化工园,曾经因为皮带廊道的位置争议,牵动着四方协调的神经。在项目服务专班一次次的努力下,一场僵局,成功破解。

这条投资1.5亿元、3.5公里长的皮带廊道,是黄冈单体投资最大的央地合作项目——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原料进厂、产品出厂的“生命线”。月底,这条承载着百亿产值物流重任的巨龙就要竣工,项目副总指挥陈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湖北新祥云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副总指挥 陈辉:通过专班日夜努力,统筹推进,保证了建设进度。

作为扎根园区的老牌企业,运鸿集团的办公区恰好在新祥云项目原料通道规划线上。按原设计,皮带廊道与运鸿集团办公楼间距小,集团员工的通勤路与重型运输线重叠。

运鸿集团项目总监 蔡立国:影响我们的办公,而且对员工上下班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危险,我们运鸿集团不赞成这个方案。

而对新祥云项目来说,这条廊道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配套工程,若不能按时贯通,投产的计划将全盘落空。不能让央企项目卡壳,也不能让本土企业为难。奔着问题,服务专班一头扎进协调工作中。

黄冈武穴市田家镇项目服务专班成员 饶永红:经过多次协商,确定进一步优化方案,将皮带廊道外移,同时对企业提出的门前道路不畅及时扩宽硬化。

最终,一份“外移20米+路口拓宽硬化”的优化方案得到了双方认同。一场僵局,被服务专班的“精算”与“跑断腿”成功破解。项目现场,另一场“闪电战”也正在上演。

湖北新祥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余莹:硫酸装置以及磷酸装置在调试阶段需要用到蒸汽,在我们向园区提出这个蒸汽需求之后,没想到第二天就给我们协调到了城投热能,给我们供了蒸汽。

黄冈武穴市田家镇街道党工委书记 梅银国:全力推进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铁水联运、延长石油,以及亚东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为武穴当好全省支点建设黄冈排头兵注入强劲的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周航川

黄冈台 罗田台 英山台 红安台 浠水台 蕲春台 武穴台

通讯员 骆东 杨婷 朱家豪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