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为人形机器人“点睛”,在汉博士后团队可见光定位产品已获应用

长江日报  2025-07-22 20:02:28
分享到:

在东湖高新区一处创业园的办公区内,人形机器人“天问”正流畅地穿梭在办公室和会议室之间,精准递送文件。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武汉博士后青年人才用硬核科技打造的日常图景。

让“天问”在复杂室内环境中自主穿行,得益于在汉博士后团队核心产品——可见光定位系统,它为机器人安装了一双高精度的“智慧之眼”。

团队核心产品室内外泛在可见光定位系统已运用于“天问”机器人。记者刘晨玮 摄

这群青年博士后的创新能力不仅在日常场景中“闪光”,也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认可。依托武汉市“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行动营造的浓厚氛围和“英雄杯”大赛搭建的展示桥梁,庄庆威、杨先圣、皮英冬三位博士后领衔的“智感未来—天空地时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开拓者”项目,凭借位居国际前列的“软件-硬件-技术”综合方案,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用卫星算未来

武大博士后团队交出多项“首创”成绩单

“过去是‘皮尺画地图’,如今是‘卫星算未来’。”21日,在实验室里,这支初创团队正在热烈讨论。

当前,天基遥感卫星、空基无人机、地基机器人等感知系统各自为战,时空信息服务面临着“精度不准确、响应不及时、覆盖不全面”三大难题。

越是硬核难题,越要敢啃;越是瓶颈梗阻,越要敢破。紧盯行业难题,团队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的指导下,研发出“天—空—地时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技术”系统,击破技术壁垒。

“我们的目标是在天空、地面甚至海底,都能完成实时精准的信息服务工作,在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庄庆威信心十足。经过不懈努力,团队成功突破了天空地“多平台—多载荷—多维度”感知关键技术,并研制出搭载天空地多平台的核心硬件装备,其中,多项技术和装备为国内首创。

杨先圣博士后介绍,其所在的团队研发出核心产品——室内外泛在可见光定位系统,利用室内光线等信息来实现高精度定位,“在任何场景下,光是覆盖最广的信号介质。通过系统,可见光能为机器人安上‘眼睛’。”

今年年初,团队和相关公司联合研发,部署了大规模的可见光高精度定位示范场地,成功应用于“天问”机器人的实时导航和定位,使其能在室内环境中也可自主完成任务。

“英雄杯”校准发展方向

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天地

团队三位博士后在各自领域都深耕了数年,组成了攻坚克难的“铁三角”。庄庆威主要负责天空地多协同观测平台、协同处理网络和时空信息智能服务系统,杨先圣深耕地基“人—机—物”无缝多源融合定位与建图等关键技术领域,皮英冬主攻天基遥感卫星在轨智能数据处理与服务技术。

“做有意义的科研,就要把握住真实需求,用技术提供接地气的服务。”庄庆威说道。去年,他们带着“智感未来—天空地时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开拓者”项目,站在第一届武汉博士后“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

团队正在开会讨论。记者刘晨玮 摄

大赛汇聚了由高校创业工作负责人、知名风投基金合伙人、上市公司高管等组成的强大评委团。多轮路演和一对一辅导下来,团队受益匪浅。“专家们提出的建议直指要害,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更帮助我们校准了市场方向和产业化路径。”庄庆威说。

在与来自智能制造、光电子信息和大健康等赛道的顶尖选手交流中,他们也收获了启发,“大赛是连接创新与产业的宝贵平台,相信未来优秀团队间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多家创投机构纷纷伸出橄榄枝。“团队有硬核实力之外,更要依靠武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出圈’”。三位博士后坦言,大赛的“托举效应”加速了他们的产业化进程,项目迅速在武汉落地成长,合作机构遍布全国多个城市。

赋能千行百业

用智慧点亮城市“智能大脑”

融合时空大数据与AI技术,将“遥感卫星+无人机+物联网定位+AI”深度结合——这是团队新的核心突破。他们研发的系统极大提升了智能分析和精准预测能力,让传统地图“进化”成拥有决策能力的“智能大脑”。

团队研发的卫星在轨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将信息精度从百米级提升至十米级,响应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惊人的8分钟;在无人机集群实时处理技术上,实现了“秒级”响应。杨先圣博士后强调:“北斗与可见光定位系统的时空统一曾是巨大挑战,我们花费近5年才攻克。现在,室内外厘米级无缝链接服务已成为现实。”

这支年轻团队已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深度合作。他们将多源遥感数据与规划信息数据融合集成,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规划的重要依据,成功应用于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广西梧州的城市洪涝防洪排涝规划等项目。

同时,团队与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市测绘院、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服务于重点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支持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地理市情监测工作。

团队正在开会讨论。记者刘晨玮 摄

“大赛的助推力超乎想象。”杨先圣和庄庆威透露,“英雄杯”完赛后,团队已与省内外多家机器人公司、医院、机场、火车站达成合作意向,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正从专业领域走向更广泛的大众服务,赋能低空经济、城市智能管理、灾害预警、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时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头部企业,用创新技术更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展望未来,团队充满信心。目前,其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交付应用。

江城沃土,滋养着创新硕果。从珞珈山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英雄杯”舞台上的精彩绽放,再到全国多个城市的落地应用,庄庆威、杨先圣、皮英冬等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奋斗足迹诠释出武汉“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这支团队的成长正是武汉市深入实施“楚材聚汉、共建支点”行动,通过“英雄杯”等平台精准滴灌、悉心培育青年创新人才的缩影。他们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以硬核科技点亮智慧未来,持续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