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 | 博物馆“超长待机”,除了卷时长还在卷什么?
你发现了吗?今年夏天的博物馆,比三伏天还要热浪滚滚,已经彻底“卷”起来了!
7月21日,“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等宣布延时开放”的消息登上热搜榜。其实,博物馆延时开放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7月1日起,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等提前半小时到八点半开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等纷纷延时闭馆。放眼国内,首都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改为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三星堆博物馆把关门时间延至晚8点;上海博物馆暑假推出“7×24小时不闭馆”服务……
然而,类似消息似乎总能冲上热搜。网友调侃:“‘卷’完文创‘卷’营业时长,文物也要加班了!”还有网友呼吁,“除了延时,预约系统也要扩!容!呀!”
其实“文博热”真不是什么新话题,从今年上半年的展览热潮开始,似乎从未降温。
“泼天流量”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驱动力,是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后的吸引力。拿湖北省博物馆来说,今年正值越王勾践剑出土60周年,展区外,观众甘愿“排队1小时看剑3分钟”,只为一睹这穿越2500年的剑影寒光。馆内还提供编钟乐舞、AI复活文物、AR互动及VR体验《穿越青铜纪》,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文物魅力。延时闭馆时间,让“走马观花”变为“下马看花”,拉长了观众的文化获得感。
“文博热”背后,还是一场公共文化供需的精准共振。伴随“双减”落地、研学旅行写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博物馆成为天然的“第二课堂”。家长白天上班,孩子只能傍晚入馆;外地游客更希望在有限行程里多打卡。延时开放,正是对这一诉求的即时回应,让“想看的人”与“值得看的展”不再错过。
“文博热”背后也需要“冷思考”。除了“卷”开放时长外,更要“卷”创新、卷服务。一方面,持续优化基础服务,比如通过预约分流、增加导览等提升参观体验,让延时不止于“加时”,而是“提质”;另一方面,要深耕内容创新,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用跨界联动让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守住文化本真——文博热的核心从来不是流量,而是让文物承载的文明基因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可感知、可传承的文化力量。
延时开放不是一次简单的“熬夜”,文博热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起点。当博物馆的灯光照亮更多人的文化之旅,这场热度终将沉淀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滋养出更蓬勃的文化生命力。
编 审:梁延 邓国辉 邹敏
撰 稿:王雨湄
实习生:毛盛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