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武科大学子陈长青:176桶化粪池水样里的碧水梦

长江云新闻  2025-07-21 16:32:18
分享到:

176桶不同的化粪池水样,3466次污水测验数据,实验室样品架上摆满的藻-菌净水颗粒样品,见证着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给排水专业2022级本科生陈长青与污水打交道的三年岁月。

近日,第七届西北水环境青年学者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陈长青作为本科生破格受邀前往与一众博士研究生同台,做题为《湖泊水体修复中藻-菌颗粒污泥有机物代谢的昼夜变化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在这份荣誉的背后,鼓励他一路走来的,是埋藏在心底十余年的净水梦想。

少年心头的碧水梦

2004年,陈长青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黑张村,从陈长青爷爷那一辈到陈长青,污水问题一直是黑张村的‘老大难’问题。5岁时,陈长青亲身经历了邻居家里养的猪崽因饮用含重金属的污水而接连死亡,“邻居爷爷就连去世前都还念叨着那窝死掉的猪崽。”陈长青哽咽道;不仅如此,在陈长青高中时,父亲也因所在的企业违规排污而失业。据他回忆,家里最艰难的时候甚至需要靠公益组织送的大米和油盐维生,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治水不当。

“治水问题一刻也不能等,我的家乡需要我。”怀着要为家乡治好水的情怀,2022年,陈长青毅然报考了武汉科技大学给排水专业,并在大一便毛遂自荐加入了给排水专业教授季斌的课题组,参与藻菌协同治水方向的研究。

21世纪初,我国市政污水治理主要依靠活性污泥生物治水技术,但该技术长期存在排放温室气体多,能耗高等难题。藻菌协同净水技术因其低碳高效的特点,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该技术较为新颖,可借鉴的文献材料较少,研究难度也随之提升。

“奋斗是凿出家乡清流的钻头。”这个来自河南农村的男孩,白天在教室学习专业知识,闲暇之余去采集实验用水样;晚上挑灯夜战,查阅文献资料,研究设计方案。在陈长青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首款新型藻-菌净水颗粒成功问世。陈长青在实验室完成了产品小试,并将科研成果带回家乡黑张村进行鱼塘改造项目的中试,中试结果显示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能耗、净水周期等净水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黑张村党支部书记陈存凤评价藻-菌颗粒显著改善了黑张村的水体面貌。

在此过程中,陈长青累计以第一/共一作者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申请7项国家专利并授权4项,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家乡的土地上。这次成功让陈长青更加坚定,个人理想和国家需求高度统一,他还要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帮微生物“过家家”

臭水沟、化粪池……臭气熏天的污水实验室,与之相伴的往往都是一群研究生。但季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出现在实验室,手拿水样,穿梭在光暗交错的藻菌培养间,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记录数据。

2023年,陈长青组建了“绿源菌创”本科生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多学科交叉,两年的时间先后申报获批7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深耕藻菌净水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试验进程中,为了检测最精准的实验结论,常常需要实验人员守在实验室内,全天不间断地每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就测一次氨氮、磷酸盐、COD等指标。值日表上147个签名,见证着绿源菌创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守满的147整天。

“在掏食堂旁边的化粪池的时候,常常还会有路过的同学一边拍视频一边质问我们是不是在掏地沟油给他们吃。”陈长青向记者展示实验室里摆放着的污水样品时打趣着回忆道。由于实验需要,陈长青常常需要去各种化粪池里收集污水样品。“要是在饭点前遇到比较臭的化粪池,会反胃吃不下饭。”三年的时间里,陈长青和同伴累计已经掀开过176处化粪池,样品桶已经摆满了半个实验室。

为提升每一次检测的性价比,两年时间里,陈长青还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多次深入江夏污水处理厂、武汉车谷供水及多个下游用户进行调研,分析藻-菌净水过程中微生物的演变规律,提出以优势菌种为核心的配比法,采用“先优势后配比”的方式,缩小探索范围至十几种微生物,最终成果研制出国内首个可高效降解新污染物的藻菌净水颗粒。

为了更好地推广自主研发的藻-菌净水颗粒,2025年,陈长青带领团队成立武汉绿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收获了一百万元的启动资金,正式进军产业化。

敢为人先的创业者

公司成立初期,陈长青整合校企合作资源,想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渡过空白期,但四处碰壁。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导师郝学凯告诉陈长青,作为本科生初创团队,他们没有人脉,没有背书,没有实证,没有知名度,但这些恰恰是谈合作最需要的。什么都没有怎么办?那就撸起袖子说干就干。

于是,2025年6月,陈长青带领团队成员分成调研与推介两个小组,前往全国各地拉合作。有三名成员在近40℃的高温下接连中暑,陈长青带领的推介组更是在一个月内连续参加四次会展就只为一纸背书。

不仅如此,为提高公司知名度,打响藻菌净水颗粒在业内的第一枪,陈长青还带领团队参加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一等奖,同时入选了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会上,陈长青向全国各地数十家水资源治理相关企业推介藻菌净水颗粒,产品得到了中建三局在内的多家企业的青睐。

经过2个月的努力,陈长青带领团队成功与杭州数智绿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洽谈业务并达成意向合作,未来将逐步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及产业化。

在决定成立公司创业后,陈长青经常加班,除去公司开销和看病,基本没有多余资金留给自己。明显感觉自己人生目标愈发明确的陈长青说,创业至今,还没有收支平衡,但也不后悔创业的选择。

净一方碧水,守一处清流。“我们研究这个东西,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用上好水,就是解决问题来的,欢迎大家加入我们!”陈长青自豪地说。从农村考入大学,从科研人到创业者,这位20出头的小伙儿仍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追逐理想。

(来源 逐浪新闻 记者 杨均 通讯员 卢衍泰 黄妙)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