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支点观察·AI相对论丨忙得很!记者探访全国最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长江云新闻  2025-07-20 22:08:54
分享到:

再来看本周《支点观察》。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今年我们能切身体会到,机器人真的来了!春晚,宇树机器人的秧歌舞火遍大江南北;4月,北京举行了全球首场机器人马拉松,半马最好成绩2小时40分42秒;端午节,湖北广播电视台举办“世界机器人嘉年华”,机器人现场写书法、演奏乐器,人机共乐。

你知道吗?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59年就诞生了,为什么今年特别热呢?因为它更智能,更像人,这背后正是人工智能,也就是AI带来的变革。AI被称为“工业革命”级的科技浪潮,是全球科技大国竞跑的核心赛道,在这个赛道上,湖北就有硬核实力,比如全国面积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就在武汉,一起去看看。

记者 田思鹏:这烈日炎炎,要是有一杯冰饮就好了 !

记者 田思鹏:我现在所在的可不是在一个简单的奶茶店,而是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这里就像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有超市、餐厅、工业流水线等14个真实的场景。刚才为我服务的这个机器人,就是这里的“学员”之一。在这里,每个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机器人训练师们一对一真实地带出来的。

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数据运营经理 秦臻:我们在使用一种模仿学习的概念去做机器人训练,通过传感设备让机器人去完成相应的操作,记录最真实的数据。

记者 田思鹏:现在控制这个机器人动作的核心部件,我都已经穿到身上了,它包括一个穿戴式的VR眼镜,还有我手上的两个手柄,分别控制机器人的左手和右手。这个VR眼镜的作用就是捕捉我手部的动作,然后把信号传输到机器人上。我们的摄像小哥跟我说很热,让我给一支冰棍给他,看我能不能完成这个挑战。

记者 田思鹏:一天大概会生产多少条这样的数据?

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机器人训练员 邹昊岚:每天创新中心会生产1万条有效的数据,通过海量的数据来推出模型,让机器人会自主地去完成这些任务。

记者 田思鹏:吃饱喝足是不是该运动一下了,大家看我这太极拳是不是打有模有样?其实我的老师可不是一般人,是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的关节灵活性比人类还高,能够模仿人类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不仅是打八段锦,打太极,他们还能跳街舞,组成机器人乐队演奏歌曲。你知道吗?从‘筋骨’到‘大脑’,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湖北已经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完整生态链。13家企业跻身整机供应链,湖北造“电子皮肤、惯性传感器、大小脑模型”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梯队!未来,从这里出发!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尚大原 田思鹏 徐嵬毅 谭思为)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