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以超级工程重塑全球港航新格局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崭新的卸船机、高耸的储罐与延伸入海的引桥,勾勒出一幅“超级工程”的壮丽画卷。今年以来,青岛港加速推进港口产业链延伸与基础设施建设,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投产、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交工验收等重大项目接连落地。按照《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青岛港正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全力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
筑基:以超前布局锻造硬核实力
港航界有言:“吨位决定地位。”港口能级跃升,基础设施先行。在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即将投入使用,将与现有码头形成“双四十万”作业能力,进一步巩固青岛港在全球干散货运输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战略性布局背后,是青岛港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判断——十年前,正是董家口港区率先开启中国港口的“大船时代”。
今年,青岛港启动的总投资770亿元的基建计划令人瞩目: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加速推进,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紧锣密鼓,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获得岸线批复……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棋子,正在青岛港的发展蓝图上落下关键手。统计显示,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09年的1000万标箱到2023年的3000万标箱,每一次千万级跨越都印证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性作用。
融合:港产联动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港口不仅是货物集散的枢纽,更是产业集聚的高地。在董家口港区,一个总投资10亿美元的食品科技产业中心正在拔地而起。这个由全球农产品巨头路易达孚投资的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将成为青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作。
“港口+产业”的化学反应正在持续释放。依托全国每进口6吨原油就有1吨在此上岸、每9吨铁矿石就有1吨经此转运的物流优势,青岛港吸引了托克集团、伊藤忠商事等国际巨头落户。正在推进的中储粮仓储项目将新增3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不仅增强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更带动了粮油加工、食品制造等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革新:智慧绿色双轮驱动未来港口
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AGV无人导引车通过5G+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超级电容技术让设备摆脱了电缆束缚,“氢电拖1”轮等新能源装备投入使用……这些创新成果使得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屡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
绿色转型同样蹄疾步稳。青岛港不仅成功完成北方首单生物燃料油加注,更在积极筹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业务。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纸鹤PulpCrane”千智慧平台,一票巴西纸浆从装船到投产可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操作,展现了数字化赋能的巨大潜力。
从基础设施扩容到港产城深度融合,从自动化技术突破到绿色能源应用,青岛港正以“再造一个青岛港”的雄心,重塑全球港航业的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