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聚焦——营商环境观察】失信“绊脚”物流企业之后
为打造营商环境问题发现、解决、提升的闭环体系,助力黄石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今天起,《磁湖聚焦——营商环境观察》正式跟大家见面,第一期节目我们来关注“信用修复”。
主持人
失信“黑名单”从天而降
企业为何浑然不觉?
阳新县胜发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克伦,最近被一纸名单“打蒙了”——今年3月,该公司赫然出现在“高频失信企业”名单上。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公司名下车辆累积的36条交通违法处罚未处理、未修复。在他以往的认知里,交通违法罚款交了,记录就该自动消除。
阳新县胜发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 董克伦:我三四月份才知道,因为从我的认识来说,我觉得这个(信用修复)就跟那个行驶证的违章一样的,应该现场缴纳之后,由政府后台自动进行清理处理。
高频失信企业,指三年内受到10次以上行政处罚且相关失信行为尚未完全纠正、失信信息仍在公示的市场主体。胜发物流的36条未修复记录,让其深陷名单之中。更令人忧心的是,企业负责人最初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阳新县胜发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 董克伦:它就是显示你有些行政处罚没处理,但是它对于公司的日常发展,所有车辆的这个行驶证年审业务、营运证年审业务,包含公司的一些正常的运输往来,公司账号这些东西都没有任何影响。
失信状态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法律专家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警示。
湖北鸣申律师事务所律师 叶宇昆:高频失信状态,企业会面临多部门联合惩戒,包括限制参与招投标、影响到贷款的申请与审批、无法领取财政补贴等等,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信用污点如果不修复,必定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主持人
修复之路“卡”在哪?
材料佐证成“拦路虎”
信用修复需在“信用中国”网站提交三份材料:身份证明、缴款凭证或处罚机关出具的《修复表》《承诺书》。对企业来说,最要命的是第二项:证明罚款已缴纳的收据或《修复表》。
阳新胜发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就是问司机要罚款单,司机就是没有,我手上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单据的情况下,那怎么来修复这个(信用)。
阳新县胜发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 董克伦:因为还涉及到有一些驾驶员离职,或者说有一些车辆维修的时候把单据弄掉了,这种情况也都时有发生。
材料收集不全,修复工作停滞不前。三个月前,黄石市启动“高频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阳新县信用办、交通局集中帮扶物流企业。但也有像胜发这样“卡”在材料关的,近三个月过去,修复进度仍为零。问题症结何在?记者来到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了解情况。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胜发的话(有)38条(行政处罚),然后我们阳新(有)8条,其它30条(行政处罚)是在外地,他们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对接人没有。我们在信用修复的过程中, 能主动来找我们修复的企业非常少。
主持人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
融化信用坚冰
了解到胜发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法规股信用修复专员带着准备好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表》等材料,直奔胜发物流。
阳新胜发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就是这个发票没有。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没有发票就用这个,有发票就用发票,没发票就用这个,准备的材料都在网站上可以下载下来,签个字盖个章材料就齐了,不是让你自己准备材料。
阳新胜发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好,那可以。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一条失信记录修复资料的提交工作,待部门审核后,这条违章记录便可修复消除。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就是我们现在信用修复的整个一个流程操作都清楚了吧?
阳新胜发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都清楚了。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今天我就把(企业)阳新的信用处罚的8条,把他的材料全部都准备好了,包括他自己的材料,现在我也教他怎么准备,现在阳新的8条信用修复就没问题了。
阳新胜发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样方便点,也简单化了,最起码给我们公司的这些信用可以完善了。
交通局的“上门服务”模式正在推开。在湖北恒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专员正指导解决企业自行信用修复失败的问题。
湖北恒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有几份(发票)我已经传上去了,但是没有结果。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没有通过的原因,是因为材料一未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或法人签字,它是两个东西,两个章。
湖北恒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要法人签字再盖章?
阳新县交通运输局法规股负责人 李首甫:对。
经过指导,企业的14条行政处罚已经修复7条,剩下的7条也在陆续修复中。
湖北恒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有帮助的话就简单很多。
针对胜发物流、恒泰汽车、阳新县客运公司等“高频失信企业”普遍面临的材料佐证难题,阳新交通局法规股牵头,协调执法部门调取电子凭证、提供证明,三个月来,已为5家企业完成44条信用修复。
不过,信用修复绝非简单的“信用洗白”,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企业重回正轨,其中的意义与边界必须明晰。
湖北鸣申律师事务所律师 叶宇昆:信用的修复对于企业来讲,是一次“急救”的机会,也是重塑诚信的起点。但对企业来说,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仅仅是一次“止疼针”,合法合规经营才能够使得企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政府提供修复的机会,是“放管服”的体现,最终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自律,合法、合规经营。
阳新县信用办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经济“血管”,接下来,将会加大信用普及宣传,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阳新县发改委信用办主任 全敦鑫:下半年,我们将会以“局长讲信用”等方式,或者大家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大家能够真正地懂信用、知信用,能够关注信用修复,让他们能够规范健康运营,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更高质量的支撑。
胜发物流的信用修复之路,暴露了部分小微企业对失信风险感知滞后、修复意识薄弱的普遍问题。
阳新县交通局从“坐等”到“上门”的转变,是破解“修复难”的一次有效实践,彰显了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服务温度”。它启示我们:
认知普及需下沉:信用政策宣传不能浮于表面,必须精准触达最需要的小微主体。
服务机制要主动:“谁处罚谁修复”的责任制,需要配套更主动的提醒、指导和协助机制,尤其对异地处罚、历史遗留问题。
修复是手段,守信是目标:修复通道是“救急”,企业作为修复主体,不能置身事外,勿因事小而不为,影响长远发展。未雨绸缪,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层追求。
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