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9年!武汉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保康开展支教
7月18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获悉,武汉理工大学“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开展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本次支教团队由14名学生志愿者和2名带队老师组成,面向40名小学生教授12节“STEAM”科普精品课程。
本次夏令营以“小小材料工程师”为核心理念,课程内容融合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环保、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致力于用有趣的方式让科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从神秘的《百变磁流体》到奇妙的《解胶实验》,从绿色理念的《生物基材料》到色彩斑斓的《颜料魔法》,每一节课都结合图文讲解、互动问答与动手实验,注重知行合一,让孩子们在实验中理解知识,在创作中激发灵感。
在《铜材料工坊》课堂上,小朋友们用铜箔和黑卡纸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烧箔画;在《复合材料》课堂上,小朋友们亲手铺设纤维、调配树脂,感受“合则更强”的奥秘;在《导电油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简易电路实验点亮LED灯,惊叹微小电流背后的自然奇迹;《表面活性剂》课程中的“牛奶烟花”实验更是让整个课堂沉浸在色彩与科学交融的奇观之中……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比喻和安全有序的操作流程,让每位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课程设计与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用心。每位主讲老师都在课前反复演练实验流程,精确控制时间,确保课堂紧凑、高效、可操作性强。助教老师提前熟悉课程内容,协助准备教具,在实验过程中全程陪伴小朋友,协助操作、维持秩序、确保安全,防止孩子们不慎受伤,展现出高度责任感。
在7天的时间中,支教团队完成了精巧的课程设计和授课,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氛围热烈。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在实验中大胆尝试、乐于动手,科学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自2016年首次踏上这片土地,武汉理工大学“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便与后坪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结下缘分。九载春秋,风雨无阻,一批又一批理工学子接过“启智铸材”的旗帜,薪火相传,变化的是不断优化的课程内容和愈发专业的教学能力,不变的是那份点燃科学星火、浇灌青春梦想的初心。这九年,累计已有逾百名志愿者将知识与热忱播撒在这里,见证了无数双求知的眼睛被点亮。这份经历既锤炼了他们的责任担当,也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展望未来,实践队计划将这份热忱与经验持续传递,不断优化“小小材料工程师”课程体系,开发更多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STEAM”课程,提升科普的深度与广度,建立更稳定的支教基地与合作模式,扩大服务范围,让科技星火照亮更多偏远地区的课堂。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通讯员 寇梦婷 黄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