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荆楚丨“秋之白华”印深情
(信·荆楚丨“秋之白华”印深情)
江汉风报道: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觉醒的年代,风起云涌,山河破碎,有一对革命伴侣,用他们的信仰与爱情,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们就是瞿秋白与杨之华夫妇。
瞿秋白与杨之华夫妇(来源:人民网)
瞿秋白1899年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为党为革命奉献终生,在1935年不幸被捕就义。杨之华1901年出生在浙江萧山,曾参加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曾任中华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副书记,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女工部部长等职,1973年在北京病逝。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携手并肩,用青春与热血浇灌着信仰的花朵。今天,我们通过瞿秋白写给杨之华的家书,去感受这对革命伴侣在烽火岁月中的铁骨柔情与坚定信仰。
读信人:长江大学学生刘佳成
亲爱爱:
这次养病比上次在南俄固然成绩好些,但是,始终不觉得愉快,我俩还是要经常地注意身体,方是有效的办法。养病的办法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你快可以看见我了,至少比以前是胖些了。你高兴么?好爱爱,我要泡菜吃!
你的阿哥
三月十三日
解信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饶玲
这是1929年瞿秋白在莫斯科养病期间写给妻子杨之华的家书,展现了革命伴侣在动荡年代中温暖细腻的情感互动。这封不足百字的短信,是解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密钥。我们经常会通过影视剧看到共产党人在革命活动为规避风险而会使用一些暗语,这封信中也体现地较为明显:瞿秋白用“始终不觉得愉快”,暗指他政治处境艰难;我们一般形容学习、工作取得成效用“成绩”表示,信中却用“成绩”形容养病成效,这是将革命工作术语用于私人书信,将个人情感的表达折射在革命理想中的表现。瞿秋白独创了他与杨之华之间的爱称“亲爱爱”“好爱爱”“阿哥”,这种中西结合的称谓正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自由而开放的婚恋观。
1923年,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在读书期间认识了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瞿秋白在学习和生活上为杨之华提供了诸多帮助,并培养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的政治信仰下,瞿秋白与杨之华相爱。他们将结婚日期定在1924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以表达他们同黑暗的旧社会战斗到底的决心。婚后二人生活也十分幸福,常用“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的昵称。瞿秋白专门刻了一枚印章,上面的字样是“秋之白华”。里面包括了自己的名字“秋白”和妻子的名字“之华”。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杨之华还一度成为瞿秋白的交通员,与瞿秋白共同投身于革命事业。
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来源:长江网)
在武汉有这样的一座陈列馆,它就是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1927年,随着大革命移师武汉,瞿秋白、杨之华先后被调往武汉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两人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瞿秋白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并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杨之华则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在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做报告,极力主张发动农民力量进行革命。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瞿秋白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9年初春,瞿秋白积劳成疾,肺病加重,只好去列宁疗养院休息。在与杨之华分离的日子里,他们通过书信传达着对彼此的真挚爱意。
瞿秋白写给杨之华的信(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档案馆)
爱爱:
临走时,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地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
你的阿哥
七月十五日
在这封信中,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油然而生。瞿秋白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目之所及的“海风”“天穹”“海光”“海鸥”“桅樯”等都会使他想起杨之华,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绝非简单的你侬我侬、卿卿我我,他更要强调“准备好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既有普通生活中的情爱表达,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作为革命伴侣,更是革命战友,瞿秋白与杨之华共同参与的革命活动涵盖教育、妇女解放、工人运动、地下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革命等多个领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3年秋,瞿秋白被调去中央苏区工作,杨之华暂留上海。世事无常,彼时二人都不曾预想,这次分别就成了永别。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逮捕。敌人试图以高官厚禄诱降瞿秋白,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在狱中,瞿秋白写下《多余的话》,坦陈自己的革命心路,同时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在文中写道:“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瞿秋白就义前的照片(来源:新华社)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被敌人押着走出监狱,来到长汀中山公园,在凉亭前,拍照、小酌,谈笑自若。之后,他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不能打我的头。说完,瞿秋白唱着由他首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然后在一片草坪上盘膝坐下,环顾四周,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此地甚好,开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