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碑之铭丨何以中国·千年一脉③以金为羽 一只神鸟驮着文明飞越三千年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符号如星辰般闪耀——一方金印,铭刻着权力与信仰;一卷竹简,承载着智慧与光阴;一套编钟,回荡着礼乐与文明。它们穿越时空,将五千年文明的密码,镌刻进历史的记忆深处。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隆重开幕。一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太阳神鸟”,穿越三千年时空翩然起舞,融入整场开幕式惊艳了世人。在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上,人们通过这枚文化符号,又打开了一扇读懂“何以中国”的窗。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主体育场的穹顶是由12000多块彩釉玻璃拼接而成的“太阳神鸟”。新华社/图
这个夏天,“何以中国·千年一脉——博物馆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之旅走进四川成都。《以碑之铭》第三期《以金为羽》,由云新闻客户端与川观新闻联合出品,带您走进成都金沙遗址,走近这件重仅20克、薄如蝉翼却意象万千的太阳神鸟金饰,它以黄金为羽,以信仰为翼,盘旋于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也映照出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轨迹,见证着中华文明在兼容并蓄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3000年前的“黑科技” 至今神韵难复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一块直径仅12.5厘米、厚度不过0.2毫米的金箔,静静陈列于玻璃展柜之中。在展厅内,不少观众驻足凝望。“太精致了!”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感叹,“没想到这么小的东西,能让人看得入神。”
游客驻足在太阳神鸟金饰的展柜前观看留影。陆橙/摄
尽管制作于三千年前,太阳神鸟金饰却展现出惊人的工艺水准。“通过对金沙和三星堆发现的几百件金器进行检测,发现它们的含金量普遍在85%到88%之间,有的甚至更低,纯度并不算高。”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道,“而太阳神鸟金饰却是个例外,它的含金量达到了94.2%,是目前所有古蜀金器中纯度最高的一件,几乎接近现代标准的24K金。”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件金器是用自然砂金制作而成的,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相当成熟的提纯工艺。
为了深入理解古蜀工匠的精湛技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曾委托一位经验丰富的现代金器匠人尝试复制这件绝世之作。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尽管这位匠人尽其所能,手工制作的复制品依然无法与原件媲美。
太阳神鸟的发现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2001年春节前夕,成都市区一处住宅小区正在进行下水管道施工。工人们无意中挖出了象牙、玉器等古代遗物,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王方与太阳神鸟金饰出土时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我们2月8日进场,进行抢救性清理。”王方回忆道,“当时现场条件混乱,很多土已经被翻动过。但就在2月25日那天,我们在一堆泥土中发现了一抹金色。”
她亲自参与了清理工作,成为第一批看到太阳神鸟金饰重见天日的考古人员:“当一点点剥离开泥土,那片金光出现在眼前时,我太感动太激动了,这个日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太阳神鸟曾经历多次掩埋、翻动、夯实,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这枚珍贵的国宝,最终没有与我们失之交臂。
一只鸟,一轮日,一个中国的精神底色
再来看看太阳神鸟金饰上面精妙绝伦的图案——四只神鸟首尾相接,逆时针环绕着放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旋转飞舞,金光熠熠。
“我们一看到太阳神鸟,就联想到古人‘金乌负日’的传说。”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道,在古蜀先民眼中,太阳不仅是自然界的光源,更是宇宙秩序的象征,是生命与希望的源泉。“他们相信,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天上的神鸟驮着飞行的结果。”
太阳神鸟金饰。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这正是太阳神鸟图案所传达出的核心意象——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不息,象征着时间的循环、生命的延续和光明的永恒。
王方说,“这种宇宙观不仅体现在太阳神鸟金饰上,也出现在三星堆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之中。”事实上,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太阳崇拜元素比比皆是。
而这种对太阳的崇敬,并非古蜀文明独有。
从长江流域8000年前的高庙文化白陶图案中的凤鸟与太阳,到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再到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太阳崇拜贯穿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跨越地域、族群与时代,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央视新闻/图
“不只是汉族,我国56个民族自古以来都有对太阳的崇拜。”王方强调,“甚至放眼世界,太阳崇拜也并非中华文明独有。”
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华文明中太阳崇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达之一,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连接着古蜀与中原、长江与黄河、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中国与世界。
金沙遗址三千年 太阳神鸟点亮古今
在金沙遗址中,除了金器,还出土了多达3000余件玉器,其中有一件镇馆之宝不能错过——十节玉琮。它呈青黄色,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每节转角处雕刻简化的人面纹。
“金沙出土的玉器95%都是本地所产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制作,唯独这一件不同。”王方介绍,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确认,这件玉琮并非本地制作,而是由长江下游传入,跨越了约1800公里的距离,穿越了千年时光。它的存在,印证了中华文明在早期就已形成了跨区域的文化交流网络。
游客在拍摄十节玉琮。陆橙/摄
“金沙遗址的发现,把古蜀文明从起源、发展到演变的整个过程构建得更加完整。它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上游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节点。”王方表示,“这也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蜀文明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中华文明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当时的评选中,呼声很高的还有红山文化的玉龙、河姆渡遗址的陶器纹样,但最终胜出的,是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寓意的光明、团结、和谐,与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崇尚秩序、重视集体的文化心理不谋而合。“它既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王方说。
成都人南立交桥顶上筑有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新华社/图
如今,太阳神鸟已成为成都的城市标识。它出现在地铁站、路灯、井盖上,甚至成为成都大运会的文化形象。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创商店里,太阳神鸟图案的笔记本、书签、项链、帆布包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一位外地大学生挑选了一款太阳神鸟徽章,“它让我觉得,自己和三千年前的人们有了某种连接。”
太阳神鸟从历史长河中振翅飞来
驮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穿越三千年光阴
它不再只是历史的回声
而是成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在今天继续飞翔
指导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
四川省委网信办
湖北省委网信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贵州省委网信办
陕西省委网信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本集出品单位
云新闻 川观新闻
策划
谢炜
统筹
张海燕 黄佳伦
云新闻记者
陆橙
川观新闻记者
李志强
视频编辑
邢路扬
编辑
陆橙
美编
张俊辉 张琪
联合发布
云新闻
川观新闻
长江云新闻
草原云
天眼新闻
丝路视听
团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