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利川:创新提质育动能 “凉”产业孕育“新”未来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游客对品质化、个性化的更高追求,利川避暑产业没有止步于“靠天吃饭”,而是通过科技赋能、品质升级与人才支撑,不断为“凉产业”注入“新动能”,迈向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去年,利川建成覆盖主要景区、度假区的智慧旅游平台——“AI游利川”。该平台基于利川智算中心孵化,已实现行程规划、智慧停车、景点、酒店、民宿、美食、特产推荐、文案生成等9大旅游助手功能。游客可通过小程序便捷获取信息、预订服务(门票、酒店、餐饮、特产等),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游玩便利性、安全感。
恩施州利川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负责人 储昭武:通过文旅大模型,去提供24小时的免费的这样一个虚拟导游,那么游客走到了我们的景区,走到我们每一个点位,那我们都会给他详细地介绍景区点位的一些信息,其实就类似我们请了一个私人导游,而且这是免费的24小时的私人导游。
更宝贵的“新动能”来自人才。利川创新实施“候鸟人才”工程,让短暂居住者变长期贡献者。目前2500人的“候鸟智库”已建立,涵盖教授、医生、作家、农技专家等。这些高知型、技能型“候鸟”人群积极参与本地社区治理、文化传播、医疗咨询、科技助农等志愿活动。在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候鸟”医学专家们正忙碌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教授 屈季宁:咱们既避暑又方便,跟我们利川人民服下务,尽我自己的所学所能吧,能够到这来,一举两得。
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纪委书记 田景鸣:我们以柔性引进方式聘用优秀“候鸟型”专家,来院设立“专家门诊”,打造“候鸟”人才工作室。
文旅部门还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举办各类活动,增强游客归属感。
恩施州利川市文旅局局长 杨雁冰:我们对我们的避暑游客免费开放,我们各类的公共服务场所,比如说我们的文化馆、图书馆,我们的各类体育运动场馆等等。同时,我们还开展系列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我们的避暑游客在利川来了之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我们本地的生活当中。
清江如练,倒映着璀璨星光。亲水步道上,游客悠然漫步;孩童的欢笑,伴着悠扬的山民歌旋律……利川,这座鄂西山城,正以其独特的“凉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完善的链条、创新的赋能和温暖的服务,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热效应”,生动书写着避暑产业升级的精彩篇章。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邹兴程
利川台 席锈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