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丨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小香菇撑起“共富伞”

长江云新闻  2025-07-14 17:01:53
分享到: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曾因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一班人在群众中“直不起腰、抬不起头”。近几年,这个曾经负债40万元的“空壳村”,坚持党建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突破百万元,一百多户菇农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在鄂北连绵的青山绿水间书写了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曹猛: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今天主播给大家带来的是随州冬花菇。

他叫曹猛,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三个月前,他开始网络直播带货,开辟香菇新的销路。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曹猛:虽然你在网上看的每天卖个十斤二十斤,没卖多少,但是,有好多人像广东的批发老板,或者做餐饮的关注你了以后就加你微信,然后他就让你给他发个五十斤一百斤。

在关店村,像曹猛这样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有100多户,搭建香菇大棚近2万平方米,种植规模超过“百万棒”,香菇种植已成为关店村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然而,就在两年前,关店村种植香菇的农户还寥寥无几。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我们村的香菇产业发展到2022年,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农村的空心化、老年化,想种没有劳力、没有人手,种不了。

关店村香菇种植历史悠久。这里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种植香菇。但是在2023年以前,由于村民种植香菇都是单打独斗,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多年来,村里的香菇产业一直徘徊不前。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曹猛:以前我们制作这个菌棒,(灭菌)就是蒸就要蒸它四天四夜,你想四天四夜,是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就加一次水、加火,不能离人的,你想四天四夜是怎么熬的。

菌棒的制作是香菇种植的第一步,从原材料的购买、粉碎加工、装袋灭菌等整个过程,既耗时又费力,各家各户自制菌棒的传统方式,极大地制约了香菇种植规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大力推进“集中制棒、分户种菇”和“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推动香菇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集中制(棒)袋,(以前)也没有搞过,菇农相不相信你,这都是个难题呀。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驻村第一书记 黄全意:我们(村“两委”)形成统一意见以后,然后我们分头到每户,只要是愿意种香菇,或者是原来曾经种过香菇的现在还在种的,分头去做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头雁”带头干。2022年底,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带动村里5名党员群众,共同出资100万元当作启动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和粉碎机、装袋机等机械设备,将智能装备等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入传统的香菇种植。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上游(菌棒)制袋的这个工序,我们采用现代化的设备,把它承接下来,把它完成了,我们就把这个袋灭菌了就可以卖给菇农了,菇农就不用费劳力、费人手去搞这些事。

开展规模化、机械化集中制棒,菌棒成本由原来的每棒5.7元降至3.8元,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采购原材料质量难鉴别等问题。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以前农户自己搞,单家小户的搞,他只能种三千袋四千袋,顶多六千袋,那么我们实行集中制袋之后,他一下子从千袋菇上升到种上万(袋),我们(农户)最高的种了五万袋,扩大了他的种植规模,他的收入就更高了嘛。

清晰的收益对比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香菇产业发展的热情,纷纷报名加入香菇种植队伍。很多原本常年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搞起了香菇种植。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周朝祖:我计划的是(收入)跟在外打工差不多就行了,但是没想到,2023年第一年搞(种植香菇),第一年我总体来算的话,我的收入比外面打工还要好。

香菇种植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香菇种植技术,村党支部邀请种植能手曹猛负责技术指导。曹猛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本地香菇种植的标准菌棒的棒料配方,并在点菌工艺方面,将原有的“四面四孔”点菌法优化为“三面九孔”点菌法,极大提升了每根菌棒的出菇量。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曹猛:我给他们讲技术是不收任何费用的,我想着你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带领全村人全部致富那样才算富。

面对香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中的要素保障等瓶颈问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制袋、统一财务管理“五个统一”。为加强技术指导,村里成立了“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实现对菇农技术帮扶全覆盖,带动全村70%以上的人参与香菇产业链发展。以前没有能力种植香菇的农户,现在也能靠香菇种植发家致富。

村民王茂家的儿子10年前去世,儿媳妇是外地人,独自拉扯着两个女儿过生活,儿媳一度嚷着要回娘家谋出路。2023年,王茂家带着儿媳种植香菇3000棒,纯收入3万元;2024年增至1万棒,纯收入达到10万元。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王茂家:今年搞了十一二万毛收入,那当然开心啊,我很开心啊。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关店村以干求助,两年多来,共获得金融助农资金、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移民资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800平方米、制棒车间1500平方米,购入栎木粉碎机、搅拌机、自动袋装机、高温灭菌柜等设备30多台套,搭建了5条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日产菌棒3万棒,为菇农提供“制作菌棒、高温灭菌”一站式服务,2024年,全村实现香菇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百万。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在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下一步(将)完善产业链,成立烘烤中心,建设保鲜收藏中心,还要搞品牌建设,让它的附加值提得更高。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郭学东 陈超 报道)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