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山:聚才引智筑高地 赋能发展谱新篇
七月的通山,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在湖北工业大学巡司河畔的“双招双引”推介会上,60余名专家教授、400名学子与通山企业共话发展;在离岸科创中心的创新创业大赛中,12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一线,“土专家”“田秀才”的田间课堂让技术落地生金……今年来,咸宁市通山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汇聚优秀人才,为支点建设厚植人才新优势,以“人才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人才就是抓未来!”在年初的县委人才工作专题会上,县委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今年以来,通山县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带头领办人才项目,34名县级领导与专家结对子、解难题,23个县直单位“一把手”挂帅人才项目,形成了县委统揽、部门联动、全域推进的“大人才”格局。面对市级对外引才的部署,通山迅速响应,仅用两周便摸排出8名海外留学人才就业意向,跑出了人才工作的“加速度”。
从“引凤来栖”到“引凤长栖”,通山人才工作的重心正悄然转变。在武汉高校引才专列中,60名“双一流”硕士以上人才签约通山;在乡土人才库中,500余名“田秀才”带着技艺扎根乡村;在通山籍专家座谈会上,一批在外游子带着项目返乡兴业。更令人振奋的是,科技特派员和院士工作站的专家们深入企业69家,让“技术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县人才股负责人感慨:“如今的人才队伍,既有‘高大上’的领军者,也有‘接地气’的实干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人才活力如何转化为发展动力?通山以六大品牌活动作出回答——
在湖北工业大学的推介会上,带岗上门、带编进校的创新模式,让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丰收”;创新创业大赛点燃青年激情,25个项目角逐“科创之星”;“通山护工”培训让824人端稳“技能饭碗”;文旅技艺大赛、电商交流活动、国情研修班……一个个平台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正如参加联谊会的青年人才陈可所说:“通山给的不仅是岗位,更是成就梦想、成就未来的机遇。”
“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直接到账,人才公寓拎包入住,连联谊活动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新引进的硕士祝川点赞的,正是通山“保姆式”服务。上半年,全县发放人才补贴188.76万元,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30余件,5场联谊活动为青年人才搭起“连心桥”。而更深的改变在于理念:从购房补贴“即申即领”到县领导春节走访慰问,从岗位按需调配到免费体检服务,尊才爱才的温度渗透在细节之中。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通山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人才总量突破2.6万人,重点产业人才密度提升15%,人才项目带动投资超3亿元。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人才项目事项落实落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政策更贴心、平台更广阔、生态更优越。”
如今的通山,正以“幕阜洞天”的胸怀拥抱人才,以“云养通山”的诚意留住人才。在这片热土上,人才与城市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章。
全媒体记者 程思 通讯员 徐胜 焦文莹
一审:杨越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