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全省各地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推动办实事、解民忧 用“开门教育”叩开群众心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鲜明特点。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深刻指出:“过去更多的是要求群众去做事,现在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各级党员干部领办民生实事1.5万件。全省410万党员牢记殷殷嘱托,坚持“民生为大”办好民生实事,开门“答题”让群众“阅卷”,进一步锤炼党性、转变作风,以奋斗实绩赢得群众口碑,真正用成效取信于民。
倾听民意,力求呼声变掌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
《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开门教育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鲜明特色。
“要带头增强宗旨意识,践行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省委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集体学习研讨时明确,自觉做到“五个带头”,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实事。
省委主要领导率先示范,建立学习教育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开展实地调研,与基层群众同坐小板凳、共议烦心事。
各地各部门坚持开门听意见,让群众参与;开门抓整改,请群众监督;开门亮成效,由群众评判。
大冶市朝阳社区,居民抱怨社区工作者“平时见不着,办事找不到”。基层减负政策出台后,该市社区工作者每天多出4小时驻区入户搞服务,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彼此之间心更近了。
恩施市机场路社区,居民反映“做饭难、吃饭愁”。社区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办起幸福食堂,日就餐人数超700人次。
丹江口市大山里,村民办事出行费时,“移动办事窗口”将政务服务送到大家身边,现场累计办结事项近千件。
来自群众的声音,是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宝贵线索。湖北党员干部“敞开大门”,将群众声音迎进门来、记在心上。
随州市曾都区推动各村、社区开展“民情会诊”,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管理者”“监督者”,推动所有湾组建立村务公开点,“会诊”民情700余条,解决群众问题360余项。
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将“群众需要什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门纳谏办实事,力求“呼声”变“掌声”。
躬身调研,转换身份查不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被放在第一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精准服务群众,更加自觉地以群众视角检视自身、狠抓查改。
“聚焦宗旨意识查,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是否树得牢固。”“聚焦实干实绩查,看整改成效是否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7月7日,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强调全面进行“七查七看”。
各地围绕群众关切,深入查摆自身作风问题,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办事流程、破解民生难题的实际行动。
“真正像外卖小哥一样跑起来,我才搞清楚了为什么有的暖心驿站的设施不少,使用率却不高。”黄石市下陆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汪梓溦换岗体验送外卖后感叹。
今年以来,黄石市、荆门市、宜都市等地不约而同组织干部换位体验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车间工人等岗位,了解群众真实需求,锤炼工作作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大家纷纷表示,“换岗体验很珍贵,提醒我们要常转换工作视角,站稳人民立场。”
在换岗干部的建议下,黄石市计划今年年底前建成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200个。放眼全省,上半年已新建改建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926个,协调平台、企业、社区等共建“小哥食堂”425家,切实解决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休息难、如厕难、吃饭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
躬身调研查冷暖,转换身份查不足,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襄阳市襄州区实施“百名干部进百企”“千名党员访万户”,对全区772家“四上”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
监利市、汉川市等地干部响应社情民意,走出办公室组建小分队,为重大工程上门办证,在返乡创业园现场问需于民、向企业征求意见。
全省上下“四下基层”蔚然成风,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宣传政策、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接待信访,力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化解5年以上信访积案181件,推动解决民生诉求921件,整治欠薪问题946个。
全省涉企事项办理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缩50%、40%和20%。着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共化解697个、涉及房屋17.6万套。
积极作为,久久为功为民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办好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既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干部多向前一步,群众心更暖一分。
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社区,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城市建管更精细——武汉市江岸区在调研中发现大量老旧电梯有抖动、异响等频发问题。该区多方协调资金,已更新老旧电梯162台,让近万户居民享受到“稳稳的幸福”。
目前,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44万户。城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5万个。
家长操心事有办法——孝感市推行游泳培训进校园全覆盖,全市搭建85个简易支架游泳池,有效遏制学生野泳溺水现象。省教育厅则聚焦“校园餐”安全问题,建成全省中小学校“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尤其对校外供餐企业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对接,管好孩子每一餐饭。
交通出行更舒心——省交通运输厅集中整治全省服务区“脏乱差”问题,在132对服务区配置AED设备, 全省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达到全部车位的11.1%,实现服务区“饭好吃、水好喝、油好加、电好充、厕所好上”, 让服务区真正成为司乘人员的“温馨驿站”。
上半年,全省各地累计新增托位4万个、学位4.68万个;新改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共计173个;为342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开展残疾人免费基本康复服务22.31万人次;共募集政策性就业岗位21.23万个;4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市域线上共享互认……
聚焦老百姓“衣食住行”,一批惠民实事得以办成。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建功立业。”“进一步增强抓深抓实学习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形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高度自觉,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省委主要领导的讲话掷地有声。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全省党员干部将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在学习教育中深学、细照、笃行,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携手争先、建成支点、共谱新篇,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