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孝昌小黄鳝 拱出大产值

云上孝昌  2025-07-13 12:01:06
分享到:

黄鳝是湖北特色淡水产品的名片之一。在湖北孝感孝昌县周巷镇,有这样一对夫妻——石飞扉和程玲,他们首创黄鳝人工苗种工厂化培育模式,大幅提升了幼苗养殖成活率,吸引全国各地养殖户纷纷前来学习育苗技术。凭借在智能化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他们的基地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并于2024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孝昌县周巷镇沐盛农业黄鳝种苗培育示范基地,新建的工厂化育苗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一排排鳝鱼孵化盆内,细若游丝的鳝苗如金线般穿梭游动。谈起这些“致富法宝”,基地负责人石飞扉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每天能产出30万至40万尾鱼苗,上午打包,下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进行苗种培育。截至目前,今年已共孵化了2000万尾鱼苗。旺季快接近尾声了,最终产量可能会达到3000万尾。”石飞扉介绍道。

黄鳝具有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人工繁殖难度极大。过去,养殖户只能年复一年地依赖捕捞野生苗来养殖黄鳝。然而,孝昌新农人石飞扉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实践,不仅突破了黄鳝人工繁育技术瓶颈,还实现了黄鳝人工种苗的规模化繁殖。如今,他的基地与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以野生黄鳝作为亲本研发新品种,以提升繁育质量。

“今年,我们与中科院合作,在传统苗种的基础上研发了新品种,其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均有所提升。”石飞扉说。

品质的跃升叩开了广阔的市场大门。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的合作订单纷至沓来。基地内,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分拣、充氧、打包工作,一箱箱承载着希望的鳝苗即将“游”向更多养殖户的池塘。

“直接装袋打包的鱼苗是发往县内的,由我们自己配送;发往省外的则用泡沫箱装,并打冰专车运送。今年我们已经向江苏、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出售了1000万尾鱼苗,县内订单量也超过了1000万尾。”石飞扉说。

姜艳玲是周巷镇叶山村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黄鳝人工取卵技术,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鳝农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成为基地的技术能手。石飞扉介绍,像姜艳玲这样的技术工人基地共有40余名,5月至7月是用工高峰期,用工量可达60余名。

“我在这里工作了4年,月收入近6000元,工作时间灵活,既能照顾小孩也能照顾老人,在乡镇来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收入。”姜艳玲说。

“目前,我们在县内发展了十多家标苗和养殖成品鱼的合作户,在省内也有6家合作单位,全国合作总共有10多家。我们主要提供孵化技术和育苗技术,他们购买刚出生的幼苗,养到20公分长的成苗后出售,一尾苗能赚1块多呢。”石飞扉高兴地说道。

谈及未来,石飞扉表示将继续加强科研方面的投入,增加鳝鱼人工繁育数量,带动更多养殖户发展黄鳝特色养殖。

记者:丁珂  陈泽润

一审:彭扬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