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 | 77岁村医“老耿”的60年坚守:能干一年就干一年!
守护村民健康,能干一年就干一年!黄冈市红安县乡村医生耿协根行医六十载,守护百姓健康。新时代的我们,今天来看77岁村医“老耿”的60年坚守。
见到耿协根医生的时候,他正在村卫生室熟练地操作电脑,忙着录入村民最近就诊的电子健康信息,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全然不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
耿协根接到群众打来的求诊电话,带上听诊器、血压计和常用药品,骑上电动车,来到村民张明花家。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村民 张明花:耿医生他又负责,随叫随到。
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耿协根总是第一时间回应村民的求医需求,尽量让群众少跑弯路,自己亲自上门问诊。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村民 耿协和:每个星期他都要来给我量一次血压,我有时候走不动,我给他打个电话,他就直接给我送药。
1966年,18岁的耿协根作为村里的年轻后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他勤奋好学,恰逢当时村里来了一位驻村的军医,当时的村书记萌生了一个想法,让耿协根去学医。当时,医疗条件差,耿协根还坚持参加全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学习培训,白天采草药、学针灸,晚上就着煤油灯啃《赤脚医生手册》,跟着村里军医采药、捣药、把脉、坐诊,积累临床经验。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乡村医生 耿协根:我努力地坚持地学。
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他被医疗机构录取,但面对这片生育养育他的土地,耿协根经过再三思虑,最后选择做一名扎根乡村的村医,这一干就是60年。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乡村医生 耿协根:群众对我都相信,都喜欢。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坚持每日坐诊,为村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对全村村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如数家珍。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时,他亲自参与设计,将诊疗区、中医理疗室、健康宣教角安排得井井有条。六十年里,实现零医疗事故,诠释着他对生命的敬畏。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耿纪凤:耿继根老先生对我村,就是说不分时间做到有求必应,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夜间进行服务,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一致好评。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乡村医生 耿协根:能干一年我就干一年,能干两年我就干两年,努力去为人民服务。
长江评论:从赤脚医生到村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耿协根”们用初心照亮新时代乡村健康之路
从赤脚医生到村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耿协根从当初的“小耿”变成如今的“耿爷爷”,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正是千万个“耿协根”用初心点亮了基层健康之路,让“人民至上”的誓言在青山绿水间永恒回响。早在2020年,湖北就已经实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补助政策全覆盖,让像耿协根这样的乡村医生留得住、干得好。近年来,湖北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偏远山村配备智能健康检测设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青春年华虽已衰老,医者仁心仍然滚烫。耿协根的故事里,有军医精神的红色传承,有赤脚医生的坚韧本色,更闪耀着新时代乡村医生的智慧光芒,他的药箱装着一部活的乡村医疗史,这样的“耿协根”们正用初心照亮新时代的乡村健康之路。在湖北,已有2.3万名乡村医生纳入“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管理体系,他们既是健康守门人,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湖北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耿协根”们正在续写着新时代的乡村医者传奇。
(长江云新闻 黄冈台 红安台 责任编辑 范莉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