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饶金芝:用青春匠心 发扬光大“竹编”技艺
在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的竹林深处,一位90后姑娘饶金芝正用她的巧手和匠心,让传承百年的竹编技艺焕发新生机。从最初的艰难学艺到如今的创新传承,饶金芝用坚持与热爱,让“客坊篾货”手艺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新时代的我们》,一起去认识饶氏竹编非遗传承人饶金芝。
一大早,在客坊村的竹林里,饶金芝手持柴刀,熟练地挑选着挺拔的翠竹。手起刀落间,一根根青竹应声倒下。砍竹、破竹、刮青、拉丝……这些传承了百年的竹编技艺,在她的手中行云流水般展开。
恩施州建始县饶氏竹编非遗传承人 饶金芝:我们现在是在进行一个破竹的工序,就是把一根竹子一分为二,这个步骤很重要,就是说两边破得比较均匀才行,如果破得不均匀的话,这根竹子就是说,报废的(部分)会有很多。
身材娇小、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饶金芝却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17年她放弃县城的工作,决心跟随父亲饶仕尧学习竹编技艺。
饶金芝的父亲 饶仕尧:这个行业很辛苦,每天基本上在和锋利的刀子斧子打交道,手指头离刀锯几乎只有一两毫米的距离,很危险。
然而,学艺之路并不平坦,以前竹编都是农村用具,买的人也很少,村子里的邻居、亲戚们对饶金芝并不看好。
恩施州建始县饶氏竹编非遗传承人 饶金芝:都说一个女孩子学这个东西干吗,又没有什么出息。
面对亲友的质疑,饶金芝反而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她白天跟着父亲学技艺,晚上钻研现代设计,尝试将土家族传统纹样与时尚元素结合。就这样,饶家父女所制的竹编品类越发全面,从最初的日常农具,再到现在的首饰、化妆镜、保温杯套等精美小件,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恩施州建始县饶氏竹编非遗传承人 饶金芝:我们这边旅游的人很多,各个民族的都有,他们也很喜欢竹编,对我们竹编很好奇,我们也会通过他们喜欢的样式、纹样,去给他们设计。
2021年,“饶氏竹编”被列为建始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饶金芝成为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坚持不仅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还带动了村里竹编产业的发展。
恩施州建始县饶氏竹编非遗传承人 饶金芝:我们年轻人回归传统文化
才能让非遗走得更远,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卖到外省,甚至有人还专门来学艺。
2023年,建始县政府投入300万元建成的客坊村竹艺馆正式投入使用,为饶金芝和村里的编织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精湛技艺、获取稳定收入的平台。竹艺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设有研学培训、产品展示、加工车间等多个区域,已成为当地人开展文体活动、培训非遗竹编技艺的主阵地。
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两委”委员 李虹:现在村里有90%以上的农户家里,都有从事竹编的匠人,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篾匠,现在我们村的篾匠人数已经达到480多人,多为残疾手艺人、妇女手艺人和老年人。去年以来,客坊村举办竹编技艺赛、美食品鉴赛、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活动多了,村里老百姓的心也更齐了。
(长江云新闻 建始台 向往 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