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开展孤独症儿童关爱实践 点亮“星”希望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雁临科创生‘声’不息”社会实践队前往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关爱孤独症儿童专项实践活动。实践队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开展融合音乐疗愈、深度调研与精准科普的专项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基层的暖流,为这些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及其家庭送去切实的支持与温暖的陪伴。
专业音乐疗愈点亮课堂
“拍拍手!跺跺脚!”节奏明快的鼓点伴着实践队队员清亮的指令声,瞬间吸引了教室里孩子们的目光。实践队为黄石妇幼保健院带来音乐疗愈课堂,引入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奥尔夫音乐疗法,通过乐器互动、旋律跟随等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搭建起与音乐沟通的桥梁。
图为实践队队员引导孤独症儿童拍手
奥尔夫音乐疗法强调节奏、即兴与参与,通过调动感官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降低社交压力,契合其认知特点。这一疗法在国外特殊教育领域已被长期实践验证,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交互动、感官统合等问题的成熟干预方式,但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仍很低。实践队将奥尔夫音乐疗法引入课堂,精心设计《拍拍跺跺动起来》《身体节奏操》《沙锤摇摆舞》《水果歌》等音乐互动环节。实践队队员们耐心引导,细致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用真诚互动鼓励参与。课堂上,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逐渐变得活跃,目光追随着实践队,小手小脚开始模仿律动,部分孩子主动上前互动,课堂氛围温馨而富有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教孤独症儿童使用响板
实践队围绕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体系,在院内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队员们与孤独症儿童家长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在康复道路上的困惑与期盼;与黄石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对话,了解临床干预现状与行业需求;与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沟通,掌握儿童在互动中的真实状态。调研问卷设计精心,涵盖康复历程、效果评估、干预认知及对音乐治疗等新方法的接受度等多个维度,直指孤独症家庭的真实困境。一位队员紧握家长的手表示:“我们会认真整理大家的心声,呼吁社会给予‘星星的孩子’更多关注。”这些一手资料为后续服务和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谈孤独症儿童家长
图为实践队在科普孤独症儿童偏食原因
本次实践活动是“三下乡”精神的生动诠释。青年学子走出校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践能力,在音乐疗愈的互动中传递温情,在深入调研中倾听民声,在专业科普中服务孤独症家庭,让青春力量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队合照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通讯员 雷思晴 张婕妤 杜霄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