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古代美男子养成指南
“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流传千年,很多人都以为楚灵王爱的是腰身纤细的美女,其实并非如此。据《墨子》记载,楚灵王欣赏的“细腰”是指身材修长、体态挺拔的男子。
除了身材管理,这群楚国贵族还特别“看脸”,涂脂抹粉戴假发一样都不少。爱美的风还是吹到了两千年多年前的楚国!
这份对仪表的执着,在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中得以具象化——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男性成套妆具,颠覆了我们对古人审美实践的认知。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两千年前的化妆品?
还是男人用的?
2300年前的化妆品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的男子又是如何装扮自己的呢?
《包山楚墓》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上册)
根据《考古手记》记载,这只“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出土时装有9件物品,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男性成套妆具。其中:
1. 笄与木片饰:蛤蜊壳和木片饰,相当于今天的发饰;
2. 搽粉饰:丝帛包裹的粉扑,用于施敷铅粉美白;
3. 花椒香囊:非调味料,而是制作香包的核心材料,为当时贵族男士必备的“香氛单品”。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中的花椒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根据墓中出土的竹简记载,墓主人名叫昭佗,他是楚昭王的后代,身前官拜楚国左尹,相当于楚国的最高司法长官。
彩绘漆木梳妆盒(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而在另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还发掘出一件便携化妆盒。它的设计就更加巧妙了,两块木板可以翻盖折叠,爱美男士出门在外也能满足各种妆造需求,印证了楚国贵族对仪容的极致追求。
在化妆这件事上
男人从来没有缺席过
纵观历史,在化妆这件事上,男人从来没有缺席过。
三国时期的曹植就粉不离面,传说每次会客前,他都要沐浴敷粉。
到了唐朝,唐高宗非常喜欢口脂,也就是今天的唇膏。每到年底,他都会把口脂作为年终奖,赏赐给大臣。
再说宋代,男子簪花更是被视作一种礼仪制度,谁可以戴什么样的花,以及何时何地佩戴,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古人的“外貌协会”
实则以“礼”为内核
但是,如果咱们把古人的爱美之心,单纯理解成“外貌协会”,那格局就小了。严格来说,在古人看来,仪容是“礼”的重要部分,爱美其实是内心对“礼”的遵循与追求。从这只漆奁上的画,就可见一斑。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上的“连环画”
这幅漆画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连环画”之一,它描绘的是楚国贵族出行时的场景。画中贵族器宇轩昂、侍从毕恭毕敬、迎宾之人也是彬彬有礼,颇有“迎嘉宾兮若排雁,仪大美兮振我楚”的味道。
“爱美”之风吹遍华夏大地。从楚墓漆奁到宋人簪花,带有历史烙印的审美文化虽然一直在变,但修饰容貌作为讲究礼仪的必要手段从来没有变过。
仪为形式,礼为内核。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这些玉簪香囊,所见不仅是古人审美情趣,更是“礼”文化在身体实践中的千年绵延——那份对生命仪态的庄重雕琢,早已超越容颜本身,成为文明基因中的永恒印记。
来源:湖北卫视
摄像:唐晓洲 邱磊
编辑:陈偲 许丹瑞
审核:易蕙
编审:黄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