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存量”成“发展增量” 咸宁“沉睡”资产焕新机
引进招商的新项目想落户,没有土地指标怎么办?近年来,咸宁高新区瞄准现有存量,多措并举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做好“腾笼换鸟”,实现“旧中生新”,让一度“沉睡”的资产变“发展活水”。
天府烤卤是一家集卤制食品、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熟食连锁企业。此前已在安徽、四川建成两大生产基地,华中区域布局势在必行。去年2月,经过多轮考察,企业最终选定咸宁。
湖北天府烤卤食品有限公司咸宁工厂人事部负责人 刘雅茹:(咸宁)一个是地理位置它是非常优越的,它能够完全覆盖湘赣鄂三个区域,也能够降低我们的物流成本;第二个是能够尽快投产,(需要)有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地,(后期)能够给我们扩大规模。
企业需求遭遇现实挑战:新建厂房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现成的闲置厂房又无法满足食品生产的特殊要求。面对这一“两难”,咸宁高新区创新提出“存量嫁接”方案:精准盘活区内低效用地。
咸宁高新区咸嘉临港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罗伟:针对企业需求,高新区联合企业开展项目选址,结合项目落地地图进行逐一排查、分析研判,最终选定位于高新区龟山路的欣和生物地块。
在咸宁高新区龟山路,占地238亩的湖北欣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面临发展困境。自2013年落户以来,受市场波动和资金瓶颈制约,238亩土地建成率不足50%,近半土地资源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一边是土地低效闲置,一边是项目亟待落地。然而,由于该地块此前开发停滞,投资强度未达25%的法定转让标准,按常规流程无法直接办理转让手续。
咸宁高新区咸嘉临港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罗伟:如果走传统路径,需要先由政府收储再重新招拍挂,整个流程至少需要半年,企业等不起。
为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投产”目标,咸宁市创新推出“预告登记”审批模式——在项目投资额未达25%的传统限制条件下,允许企业先行办理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将审批周期压缩超60%。同时,咸宁高新区组建项目服务专班,从选址谈判到施工协调全程跟进。经过15轮实地勘察和三方磋商,最终确定最优用地方案。同时,通过“标准地”出让、容缺受理等配套措施,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创新举措带来惊人效率。天府烤卤项目自去年5月开工,仅用330多天便建成投产,创造当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纪录。
湖北天府烤卤食品有限公司咸宁工厂人事部负责人 刘雅茹:项目达产后,将直接带动上下游2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形成15亿元产值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在园区另一端,湖北贝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也曾面临发展困境。在建设过程中,因原合作伙伴资金和市场原因,原智能环保设备项目推进困难,即将面临破产的境地。咸宁高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政务、招商等部门联动,为企业转型出谋划策,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把园区重新定位为智能制造产业园。
湖北贝思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锦:基于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计划在高新区启动项目三期亿加汇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做大做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延长产业链,为园区企业降低成本。
近年来,咸宁高新区通过探索“预告登记转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引导转型+精准招商”等创新模式,并配套“标准地”出让、专班服务等举措,有效破解了土地要素瓶颈,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00多亩。
咸宁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 黎燕:对于一些低效的资产、使用率不高的,通过回购的形式打包回购回来。目前我们锚定了24个原有的项目,逐步逐批地进行开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阴志维 章珩
咸宁台 罗世喜 骆端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