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红色基因融入创新设计:轻工大师生英山探索传承新路径

长江云新闻  2025-07-06 11:13:24
分享到:

为了将思政教育、专业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于今年6月底,启动2025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其中,大别山精神创新传承团队于7月1日-4日,将大学生实践课堂搬进了黄冈市英山县大垴寨村,开展了一场以“艺同绘·红色基因赋能支点建设”为主题的深度探索。

寻脉铸魂:革命历史激活现代设计灵感

在英山长征精神体验园的微缩景观与战斗遗址旁,设计学院康帆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现场教学。他们从长征信息可视化设计案例入手,分析如何运用地图、时间轴、数据可视化等现代设计语言与技术,生动呈现厚重的革命历史,积极寻找历史与当下、田野调研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创新连接点。

7月1日,实践团队专程赴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师生深入汲取红色养分。新党员汪立为表示,“要充分提取红色元素,设计出更能突出当地特色的IP形象”。新党员罗闽欣则从红军在恶劣环境中制造生产、战斗工具的故事中深受触动,决心在产品设计中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红色基因赋能新创作。研究生党员岑澳林说:“通过深度理解,我们解锁动能,旨在用故事和感悟,让英山的城市公共空间、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真正‘活’起来。” 大学师生以专业设计为桥,探索革命精神的当代表达与创新性转化。

非遗传承:沉浸体验激发匠心接力

7月2日,实践团队走进省级非遗项目英山缠花代表性传承人陈广英工作室,开展“非遗传承·匠心接力”体验调研。师生们沉浸式参与英山缠花制作的全过程,“整整三个小时,从花瓣、花蕊制作到缠绕拼合成一朵小小梅花。根本腾不出手刷手机,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中慢工出细活的耐心与匠心。”学生王海伊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团队不仅深刻感受了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更敏锐地捕捉到英山这片红色沃土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其独特非遗技艺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次探访也为学院已获2025年“挑战杯”省级一等奖的项目《非遗赋能县域老人幸福感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延伸素材和更深入的调研基础。

传廉担当:红廉教育联结轻廉担当

在英山长征精神文化园“将军路”上,实践团队师生化身创作者,录制党史故事短视频:吴焕先在红薯地里埋下银元的故事,诠释了革命者面对群众的清廉与自守;刘少奇拒收百姓一棵菜的事迹,铭刻了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这些创作将感人的革命历史细节与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紧密联结,以青年视角和设计表达,展现清风正气涤荡下的青春风貌。

7月4日,校“轻廉润心”辅导员工作室与英山县红廉教育基地正式携手,共建廉洁教育基地。双方将围绕“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树榜样、教师廉洁从教正己身,学生廉洁成长重品德”三大主线,开展深度教育联动。合作将深入挖掘红廉文化的历史纵深与时代价值,致力于为师生和市民提供可视化、可感知、沉浸式的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创新廉洁教育载体。

食话轻工:专业特色赋能“大思政课”

实践团队还尝试了一项创新融合:将食品营养科普知识融入“大思政课”实践。师生们整理了大别山红军曾赖以生存的野菜种类(如马齿苋、珍珠花、野葱、软萩、苦菜、蒿子等),分析这些野菜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红军战士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与少量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基于探索,团队策划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作品,紧密结合学校“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和“粮廉文化”特色,运用设计表达方式,将红色历史、营养知识与大别山精神融为一体,展开一场特别的时空对话。

结语:从地理坐标到精神坐标

大别山、黄冈英山,对于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而言,不仅是地理坐标,更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艺同绘·红色基因赋能支点建设”主题暑期社会实践,通过设计创新解读革命历史、沉浸体验接力非遗匠心、青年创作传递红廉清风、专业融合赋能思政课堂等多维度探索,将红色基因内化为师生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传承红色血脉、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担当,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轻工大设计”方案。

(来源 长江云新闻 通讯员 余艺 康帆)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