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推普薪火传红韵润童心——大别山精神推普队深耕浠水校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长江云新闻  2025-07-05 19:55:39
分享到:

7月5日,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大别山精神(故事)推普队走进浠水县团陂镇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作为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团队,该队伍以“普通话推广+大别山精神传承”双主线,在乡村校园开启沉浸式推普实践。

大别山精神推普队浠水分队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征程

清晨6时,推普队员与红丝带・爱连爱公益团队组成联合接待组,以“三色引导牌”区分年级通道,通过“报到登记-行李搬运-床位引导”标准化流程,1小时内完成49名夏令营学生入营工作。编导生谭佳琪手持微距镜头记录下特殊场景:一位留守儿童用方言说“被子叠不来”,队员用“先折三分之一再对折”的普通话教学,同时用大别山“军民互助”故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上午入学学生们拿到了学习手册

在“红韵课堂”环节,队员以“普通话是走出大山的望远镜”为比喻,结合大别山革命时期“用方言传递密信、用国语宣讲政策”的历史案例,解析语言工具的时代价值。当讲到“独腿将军”陈再道用麻城方言动员群众却坚持学讲国语的故事时,何润扬小朋友主动举手:“我也要像将军学普通话,以后给山外的人讲我们的故事。”

孩子认真学习普通话的样子

“推普不是让方言消失,而是让孩子拥有‘双语切换’的文化自信。”指导老师张新刚在课程研讨中展示创新设计,在“大别山红色故事汇”中,学生用方言寻找故事情感,再用普通话进行故事演绎。播音生龙秋蓉现场演示教学成果,孩子们用浠水话喊“秀美浠水帮吆喝”,接着用标准音喊出“我的家乡产‘金蛋’”,这种“方言情感+普通话传播”的模式,让语言学习既有温度又有效度。

队员龙秋蓉辅导学生

在推普成效首日总结会上,朱海华老师展示观测数据,半数学生能主动用普通话答题,较入营时提升超两成,李雨薇首次完整讲述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指导老师张新刚解析“方言情感+普通话传播”模式,将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团结奋斗”等内涵拆解为6个训练点,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语言与精神双传承;周萍萍老师以“秀美浠水帮吆喝(方言)与秀美浠水我推荐(普通话)”的课间对照实例,强调推普对代际文化的连接作用;播音生向思源演示“声音地图”教具教学,当天7名学生主动录制大别山精神音频日记;队员们感慨,当推普融入大别山精神,孩子们为讲好“黄麻起义”等故事反复打磨发音,尽显大别山精神赋予推普工作的内生动力。

队员向思源与孩子们学习互动

据该团队领队老师周萍萍介绍,团队将在后续两周开展“推普小标兵”、“校园推普督导员”等活动,同步建立“语音档案库”,收录学生方言故事与普通话成长记录。这场发生在大别山南麓的推普实践,正以语言为犁,在乡村少年心田耕种下文化传承与振兴发展的双重希望。

(来源 长江云新闻 通讯员 谭佳琪  龙秋蓉)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