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 高温时段尽量少出门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7月4日至5日迎来本轮高温过程的鼎盛阶段,高温范围达本轮过程最大,多地或遭遇同期罕见的高温。
7月5日15时47分,湖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等局地可达40°C以上。
湖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
预计7月6日白天,除西部高山地区外,湖北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其中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等局地可达40℃以上,请注意防范。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照规定停产。
高温天警惕“热出病”
“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机制可能崩溃,引发一系列热相关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风评室王情等专家表示,高温相关的疾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高温直接引起的热相关疾病,轻则出现热疹、热水肿等,重则发生重症中暑,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另一类则是由高温引起的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如何预防和应对“高温病”
针对不同类型的热相关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防护室杨文静等专家提供了实用的应对指南。
1.预防和应对热疹。日常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可以预防热疹的发生。若出现热疹,患者可用凉水清洁患处,避免抓挠以防感染,瘙痒严重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
2.预防和应对热水肿。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减少久站或久坐,适当活动下肢,避免高盐饮食。若出现热水肿,患者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抬高肿胀肢体促进血液回流,使用冷敷的方式缓解肿胀,如果不适症状持续不消或伴随头晕、心悸,应及时就医。
3.预防和应对热痉挛。避免在高温下剧烈运动,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若出现热痉挛,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轻柔按摩或拉伸痉挛部位,并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溶液,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或伴随头晕、恶心,需及时就医。
4.预防和应对热衰竭。减少高温暴露,户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并及时补充水分。若出现热衰竭,患者需迅速前往阴凉通风处,并对身体进行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以防发展为热射病。
5.预防和应对热射病。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工作或活动。若出现热射病,应遵循“快速降温+立即送医”的急救原则,等待就医时,可以采用泡凉水、冷敷、吹凉风等方式给患者身体降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热射病患者喂水,以防呛咳或窒息,如果发生呕吐,可以使其侧躺,确保呼吸道通畅。
6.预防和应对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减少在高温天气下活动,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尽量避免冷热交替刺激,切勿猛喝冰饮。若慢性病急性发作,需及时用药,严重时立即就医。
(长江云新闻综合 中国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