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鄂州 “链” 上武汉,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州被赋予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立足自身航空物流、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基础,主动对接武汉 “光芯屏端网” 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链分工体系,鄂州正以 “链” 为桥、以 “创” 为翼,奋力书写 “以协同提能级、以融合强支点” 的时代答卷。
7月4日,鄂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权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聚焦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科创引领的武鄂协同发展示范区”话题,与网友交流互动。
Ⓞ访谈现场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钢城”向“港城”转变
航空物流方面——截至目前,花湖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2条,联通47个国际重要城市,月货邮吞吐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货运航班量3200架次以上,全国第3。
光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方面——鄂州集聚三安光电、长飞石英、容百锂电等优质企业100多家。2024年,全市光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5.5%,占GDP比重的18.9%。
生命健康方面——“葛店·中国药谷”已聚集爱民制药、唯森制药、明理医疗等企业42家,形成了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药用辅料、生物生化制品等产业链条。2024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5%。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鄂州已形成以激光装备、数控机床、重型机械、船舶制造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现有科贝激光、逸飞激光等规上企业23家,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20.3%。
低碳冶金方面——鄂州因钢而立、因钢而兴,低碳冶金产业链条最为完整,拥有鄂城钢铁、鄂州球团、程潮矿业、欧冶链金等重点企业20多家。2024年实现总产值467.9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9.69%。
深化产业链协同
做强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
错位布局,争取上下游联动。围绕“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链,武鄂两地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打造长江存储等企业三公里半径产业配套圈,吸引长江存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东湖高新区聚焦显示面板研发与生产,葛店经开区则重点发展上游材料、芯片制造与中游封装测试环节,形成产业闭环。
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协同共享。依托鄂州优势产业链,武鄂两地促进供应链数据和资源共享,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流通效率。同时,依托花湖国际机场“光谷城市货站”,形成“光电子+临空”双驱动模式,为整个“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提供了通达全球的快速物流通道。
吸引人才,打造创新发展高地。鄂州市以“新鄂州人”计划为统领,推出“梧桐计划”“人才强企”等专项政策,为人才提供项目经费、生活补贴及购房补贴等。不断加强武鄂两地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合作,巩固“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鄂州”产业格局。
聚焦科创同兴
推动武鄂产业协同发展
共建科创平台。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鄂州市新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64家,其中,省级平台31家,切实服务武鄂两地产业需求。
联合技术攻关。鄂州市通过组建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鄂州专区(入驻企业1351家,发布需求811项、完成对接227项)、成立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等举措,加强两地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合作。
数字赋能升级。鄂州通过建设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数字支撑。2024年,鄂州市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5G全通达和千兆网络全覆盖,并积极打造全球首个5G数字孪生机场等应用场景。
培育产业集群。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加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突破。去年,鄂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5.65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全省第2。
营造创新生态。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未来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强化金融支撑,科学应用风险补偿、奖励补贴、投资引导等科技金融方式,支持科技人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及时解决创新创业发展难题。强化品牌建设,大力推进“葛创汇”等品牌建设,让大光谷区域创新创业到鄂州成为一个优先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