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夯深根,强韧链,早陪跑,武汉构建产业新生态
5月15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经信局)召开科创债工作座谈会,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市经信局锚定支点建设,围绕“现代产业焕新行动”谋新局。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涛说,要主动求变,把握经济周期调整产业结构,以新思维迎接挑战,助力武汉产业开创新局面。
把根扎深,放鹰高飞
系统性培育城市创新根系
武汉灏存科技设计人员戴着人工智能数据手套进行人形机器人动作训练。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就在5月初,武汉向全球征集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聚焦工业制造、医疗、交通等十大领域,务求加速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之城。
一季度,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两周内连开两场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如今,人工智能园区在三镇铺开,智能体面向全球征集。“AI+”新赛道正将传统产业痛点转化为创新支点。
人工智能产业仅是武汉产业能级跃升的一个缩影,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正被培育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
市经信局以“产业焕新”为导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容、未来产业布局,筑牢先进制造业主阵地。在传统产业升级上,武汉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宝武环科武汉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助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标杆;未来产业布局方面,武汉提出,计划3年培育200家“未来之鹰”企业,打造超30个应用场景。近期已起草《武汉市“未来之鹰”企业培育工作指引》,雄鹰展翅待飞。
这些布局背后,是武汉更长远的产业抱负:用10年时间培育一批领军型“根企业”,系统性培育城市经济生态的创新根系,以它们的创新辐射力和生态吸附力驱动产业能级质变。
一月一链,双向奔赴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
3月20日,汉马选手则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拍照。 委内瑞拉选手吴瑞龙与人形机器人志愿者握手。苗剑 摄
“应接不暇。”在5月20日举行的“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智能装备专场上,法博特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王超一直忙着加微信。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成立仅两年的法博特机器人正崭露头角,该企业自主研发的装车机器人已率先落地应用。
王超介绍,机器人研发的高投入特性,使得企业面临项目前期资金垫付压力。此次对接仿佛一场“及时雨”。
“一月一链”创投对接已聚焦氢能、人工智能、北斗、低碳环保、低空经济多领域举办活动。
据介绍,武汉是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拥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对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一季度举办的2025武汉市集成电路产业招商对接会上,19个集成电路项目现场签约。半导体产业以集成电路为根基,正释放强劲支撑力。武汉正加速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的“第三极”。
当下,市经信局正强化“链长制”统筹作用,有效统筹政策、资源和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加快构建创新生态。
一杯咖啡,一笔急款
武汉“陪跑”姿态引育产业新势力
东风岚图汽车的高端新能源车生产线。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5月17日,AR领军企业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华中业务总部及武汉研发中心在江夏阳光创谷启用。押中杭州“第七小龙”,江夏凭什么?答案是“全周期陪伴”。
江夏较早布局AI等未来赛道,去年7月,江夏科投率先向Rokid投下3000万元。去年底,其他投资方资金停滞,而企业订单交付遇阻,向江夏求助。江夏科投果断提前拨付7000万元,助其渡过难关。这份“雪中送炭”的陪伴,正是江夏吸引龙头企业的底气。
据了解,在投资条款中,江夏科投与灵伴科技约定了人才的聚集度和产业链的聚合度等指标。江夏科投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耐心资本’陪跑。”
“陪跑”,成了武汉解锁产业焕新的新姿态。
“扮演好产业谋划的推动者、企业发展的陪跑者。”上月,李世涛主持“下午茶”活动,茶香氤氲间,光电子与汽车企业共探“光车合一”新路径。当前,新能源汽车迈向“下半场”,光电子信息产业肩负建设世界级集群新使命,两者融合成为焦点。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面对长飞光纤的合作提议,东风汽车迅速回应,双方在车用光纤照明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李世涛表示,市经信局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政策支持、场景搭建与供需对接,助力两类企业深化合作。
作为中小企业“早餐汇”的延伸,“下午茶”已成功举办三期,累计吸引30余名企业家参与,成为企业交流破题的热门平台。
当下,城市正以“陪跑者”姿态,从资金、技术、政策多维度发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