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汉字里的“国”安

国家安全部  2025-05-23 08:06:39
分享到:

汉字作为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和历史底蕴。其中,“国”字以其独特的构造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了国家概念的象征,为我们揭示了国家安全的多维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领土完整: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

“国”字,原型接近现在的“或”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包含疆域之意,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囗”,表示国界、疆界。历史上,中国先民深知保家卫国、捍卫疆土的重要性,因此在原有的疆域之意外,又加上了一重疆界,象征着对领土完整、边疆安宁的美好向往。从古至今,国字的写法、结构虽在不断变化,但始终保留了代表领土的元素。国土疆域,不只承载着自然风光,更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土安全事关国家生存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形象和社会地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军强国安:军事安全是护国之盾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国”字构造,左边是一个圆圈或者被横竖线围着的圆圈,象征一片土地,右边的“戈”字则表示这片土地以兵戈来保卫。可以说,在中华文明史上,“国家”的概念一经诞生,就与军事安全密不可分。《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古老的中华民族一度蒙受了深重苦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胜利进行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告诉我们,有了可靠的军事安全,人民、国土等其他安全才能托底,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文明赓续:文化安全是兴国之魂

“國”简化为“国”字以后,又增添了更多新的文明内涵。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玉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国”中之“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体现。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事关国运兴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守文化安全底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更加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国”字虽简,却蕴含着深厚的国家安全之道。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让我们一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文明滋养,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 龚晓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