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未尽烛光永存——追忆著名教育家王士涓的杏坛人生
2025年4月26日,著名教育家、88岁高龄的湖北省黄冈市原团风中学副校长王士涓老师与世长辞。在逾四十载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她深耕讲台,以卓越的教学成果闻名荆楚、蜚声全国,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获评高级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毕生心血,把一批又一批学生输送到军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3年,王士涓的教育成果被收入《中国当代中教名师辞典》,图为颁发的证书
1957年9月至1961年2月,王士涓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图为那个时期的照片
王士涓出身书香门弟,其父王佛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新闻界与教育界颇具声名的人物。王士涓幼年、少年时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声中求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凭借扎实的学识与不懈的努力,她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大学毕业后,她投身教育事业,更主动申请回到家乡革命老区黄冈。此后四十余年间,她扎根三尺讲台,以精湛的教学技艺、高尚的师德风范,赢得了各级领导、同仁及学子的广泛赞誉与敬重。凭借突出贡献,她先后担任政协黄冈县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黄州市委员会副主席,在教育与参政议政领域绽放华彩。
王士涓老师离世后,曾受教于她的海内外学子、军营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微信群搭建起线上灵堂,以跨越时空的方式寄托哀思,追忆这位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在字字泣血的追思文字中,往昔的教诲如在耳畔,她言传身教的身影令无数人动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绝唱成为学子们缅怀恩师时最真挚的心声,他们以诗句为笔,书写王老师无私奉献的一生;有人感慨“三尺讲台载不动谆谆教诲”,诉说着她对学生无尽的期许;也有人写下“一支粉笔写不尽脉脉深情”,道尽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多人用“师恩似海,铭记终生”来表达内心的感恩与怀念。
徐生,湖北黄冈人,职业军人,军旅作家,著有报告文学作品集《高歌在九天》《独腿飞天人》《飞之魂》等,他以诗为悼,深切缅怀恩师。
师恩难忘
——为悼念敬爱的王士涓老师而作
春雨总在黄昏漫过窗台,
像您批改作业时,
睫毛投下的温柔阴影。
作业本上的红勾,
是永不褪色的路标,
指引我们穿越迷雾。
您把自己站成一株木棉,
用枝干撑起整片天空……
当我们的翅膀被雨水打湿,
您的目光化作暖烘烘的风,
托着首届高中学生再次飞向晴空。
如今您走了,我们仿佛看到昔日校舍的灯光依旧,
却照不见您伏案的身影,
我们在时光的褶皱里翻找,
每一个被您点亮的瞬间,
都是记忆深处
永不熄灭的星。
那些没说完的话,
在思念里长成藤蔓,
缠绕着我们过往的每个晨昏。
原来师恩是把伞,
即便您已远去,
伞骨仍倔强地撑开,
为我们挡住 岁月的寒。
责任编辑:龚晓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