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器人“上岗” 智能化升级助推产业集聚
湖北首个钢结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黄冈团风成立两年来,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关,突破智能焊接等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目前,团风钢结构年产能超8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正向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迈进。
在黄冈市团风县鸿路钢构第四期绿色装配基地项目32万平方米的厂区内,公司与武汉高校共同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大显身手,随着一串耀眼的电焊火花在空中飞舞,误差不到1.5毫米的细密焊缝逐渐成形。
黄冈团风鸿路钢构品牌管理部部长 汪能:我们采用机器人,可以智能化全方位一次焊接成型。
焊接机器人,激光智能切割等先进设备的引入让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得到显著提升。
黄冈团风鸿路钢构设备主管 付汉文:原来需要30分钟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五到六倍。
依托联合体,湖北鸿路、辉创等钢构产业龙头企业,挖掘钢构产业创新共性技术需求,确定了“自主智能焊接技术”“全链智造数字化”等4项研发课题,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卢红教授团队双方联合攻关,已完成2项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视觉的坡口智能识别和3D重构技术、中厚板坡口多层多道焊接自主规划技术等技术应用,成果已经在鸿路钢构进行了示范推广。今年,团风鸿路又瞄准了第五期年产20万吨智能方管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得益于创新联合体的加持,团风钢结构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也纷至沓来。
湖北新幕铝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李维:用五年时间,我们要做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铝挡板加工基地。
截至目前,团风钢结构产业已聚集钢结构及关联企业43家,年产能超8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
黄冈市团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 傅何苗: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力争将钢构产业培育成国家级特色中小企业集群。
(长江云新闻 黄冈台 团风台 责任编辑 范莉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