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闵峰:家门口建厂带乡亲“农转工” “撂荒村”变技术车间
从征地受阻到咬牙坚持,闵峰怀揣着“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带着生产技术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车间不仅让40名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更让沉寂的村庄重聚了人气与财气。《新时代的我们》来看闵峰如何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家门口的产业革命”。
走进位于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金谷山村的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到处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工人们穿梭于流水线间,他们中既有返乡“二次就业”的资深技工,也有首次接触智能制造的“农转工”新手,他们都是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
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小金山村6组村民 陈迎春:最近订单比较多,我们有的时候还会加下班。一个月三到四千元的样子,手上的活不怎么累的,环境各方面都很好,又能挣钱,又照顾了家庭。
曾经的金谷山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撂荒的田地与沉寂的村舍。闵峰生长在金谷山,多年前南下创业,2009年10月在深圳创办腾明达电子有限公司,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2020年,闵峰决定返乡二次创业。
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闵峰:我是本村的人,我应该回来做点事儿。
然而,返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征地难”像一道无形屏障横亘眼前。
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闵峰:当时这个土地问题真的给我难倒了,镇的干部和村的干部主动找到我,去帮我跑这些手续,去帮我跟国土部门沟通。
经过多方努力,半年后,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顺利落成,一栋标准化的智能生产厂房拔地而起。然而,设备和技术问题接踵而至。在村里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闵峰只能从深圳的公司调配人员和设备,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好在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动提供了资金扶持,帮他渡过了融资难关。
黄冈市浠水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指导中心负责人 占必红:到现场来看了,发现他符合条件,所以迅速就给他批了300万的贴息贷款。
如今5年过去了,这个距家仅“一碗热汤距离”的车间,已成为众多村民的就业首选,金谷山村也不再是原来的“空壳村”,人气、财气逐渐集聚起来。
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闵峰:慢慢地这几年不断地壮大,现在技术人员有6名,设备价值应该是300万左右。
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金谷山村党支部书记 周兴旺:带动了40人就业,年务工收入有120万元,集体增加收入有5万元。
闵峰以智能制造业为支点,将返乡创业升格为“技术反哺+产业重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公司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500万元,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信心也十分充足。
湖北沃达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闵峰:下一步的规划,我想做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全部建成以后,可以带动提供200个工作岗位。
(长江云新闻 浠水台记者 洪京燕 责任编辑 范莉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