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自主训练的水利防洪大模型“大禹”正式发布
5月16日-18日,“洪水评估与流域工程智能调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
自2000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0届大会以来,2025年在成都再次组织盛会。作为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的重要专题研讨活动,研讨会以“洪水评估与流域工程智能调度”为主题,聚焦大规模水库群联合调度影响下的洪水特性及其风险演变规律分析、水库大坝设计洪水计算、水库群多目标调度与大坝安全评估等领域开展讨论,吸引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委会主任、三峡大学校长黄艳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专委会秘书长张睿正高级工程师主持会议。
会议期间,我国首个自主训练的水利防洪大模型“大禹”正式发布。该模型由三峡大学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移动共同研发,依托团队深厚的水利专业积淀和丰富的流域防洪研究经验,构建了专业语料与防洪思维链(CoT)数据集,采用混合专家架构(MoE)、超参动态调优等技术,初步实现防洪知识的专门准确供给。目前,“大禹・防洪大模型”可提供防洪知识智能问答、防洪形势智能研判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支持。下一步,研发团队将继续优化水利算法与防洪知识,通过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成果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流域防洪场景的智能研判与调度,为数字孪生水利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总结环节,黄艳代表专委会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她指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人工智能与水利专业融合已进入关键突破期,但仍面临知识库体系不全、算法耦合度不足等挑战。她强调,希望各方共同协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共建水利大模型与知识库,推动交流和信息共享,促进我国数字孪生水利等先进技术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推动相应国际标准建设。她表示,专委会将继续举办小型专题研讨会,聚焦气象预报与水文预报精度提升、水库调度技术、智能调度技术及风险调控等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和应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国际大坝委员会“洪水评估与大坝安全专委会(TC-S)”与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工程智慧调度与风险调控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三峡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联合承办。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通讯员 任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