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连跨两个千亿台阶的宜昌密码 ——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与楚商回归背后的宜昌引力

我的宜昌  2025-05-19 12:13:16
分享到:

前言

悠悠长江水,这头是上海,那头是宜昌。2024年,宜昌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191亿元,实现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并成功进阶“中部非省会第一城”。

当宁德时代邦普循环项目以“52天开工”刷新行业纪录,当136个楚商回归项目携748亿元投资点亮长江两岸,这座曾以磷矿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以营商环境的“化学反应”催生产业裂变的“几何效应”。

▲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邦普宜化区域。通讯员 杜小梦 摄

从北京中关村到宜昌东部产业新区,云之印将华中总部落子大数据产业园;从上海松江到西陵江畔,东田微科依托多年光电行业的深耕积淀洄游创业,登陆资本市场……“候鸟”企业家的迁徙轨迹,勾勒出营商环境的新等高线。

在这里,“五证同发”让万华化学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政企恳谈”提升发展加速度,287项企业诉求100%办结,恰是对“宜昌温度”最真实的刻度。

宜昌,这座闪耀着“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光芒的魅力之地,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活力四射的产业生态、温暖人心的创业氛围,吸引着八方来客。透过楚商回归的窗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宜昌向新而行的产业密码,更是一个城市与企业家双向奔赴、共生共荣的时代样本。

从“千亿台阶”到“建成支点”

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内,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国内单体车间面积最大、设计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正拔节生长,预计12月竣工投产。

2021年邦普时代落户宜昌,创造了52天完成签约到开工、296天实现从开工到试产的“邦普速度”,随后又建设了邦普循环、邦普宜化、邦普时代3个项目,打造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今年1月,邦普又追加投资50亿元,建设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布局完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

▲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邦普宜昌基地。通讯员杜小梦 摄

无独有偶,让项目加快落地的环境才是好环境。近年来,这里创造了不少项目落地的“宜昌速度”。欣旺达东风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313天,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进规;宜昌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二期从“多规合一”平台发起空间协调到选址合规可行,仅用时1天;总投资逾百亿元的宜都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22天达到进场施工标准……

一批体量大、带动强的龙头型、链主型项目相继“会师”宜昌,形成以邦普项目领航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以宜化为代表的现代化工集群,以三宁为龙头的新材料集群,以安琪为核心的生物制造集群等。

从宜昌邦普新能源产业园的“邦普速度”,到全市重大项目落地的“宜昌速度”,再到“3+2”主导产业体系的聚链成势,这不仅是时间维度的衡量,更是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升级突破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宜昌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为宜昌“引好凤筑好巢”。

在项目投资领域

探索“将项目代码与招投标交易编码关联应用”,让项目数据线上走,企业少跑路;

在土地出让领域

推出“林权不动产登记改革”“建设用地批供合一改革”,为企业投资营造更优用地环境;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探索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有力打击了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政府采购领域

建立“合同履约验收管理机制”,助力企业降低履约成本;

在融资增信领域

首创“纳税信用‘增信通’服务”,以纳税数据帮助企业增信融资……

先行先试,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2024年,全市78项改革事项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100个创建试点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地区,全省共20个改革事项纳入国家试点,宜昌市参与17个,参与率达85%,基层服务驿站事项改革被认定为全国首创改革事项。

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蓝图里,宜昌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让这座曾以水电资源、磷矿资源闻名的城市,以另一种“富矿”——营商环境,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从“他乡”到“故乡”

2000年,以钢琴为舟逆流长江,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吴天延被宜昌“城市气质”所吸引,决定在宜昌设厂,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如今,全球每7台钢琴就有1台宜昌造。

2001年,浙江籍商人、宜都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英伟,初到宜都时,刚过而立之年。转眼间,朱英伟扎根宜都已有24年。而东阳光宜都基地也在2024年交出了销售额232亿元,出口创汇1.37亿美元,上交税收13.7亿元的优异答卷。

▲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航拍图

2019年,一位来自首都的工业互联网先锋将全国总部落子宜昌,他就是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他生于义城,筑梦于北京,最终心系家乡,在工业互联走向工业AI版图上烙下“宜昌”印记,助力宜昌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区”。

▲点军区的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记者黄翔 通讯员刘亚靖 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是他乡人才如雁阵归来,还是本地企业家扎根宜昌不断壮大,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背后都是宜昌优渥的营商环境在招引着他们。

近年来,宜昌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擦亮“330”三峡人才日品牌,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为让政策直达快享,宜昌对62万余家认证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匹配。汇集减税降费、资金奖补等12个类别共259项政策文件,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3.24亿元惠企资金以“免申即享”方式直达数千家企业。

一场场政企互动的“约会”向各行各业发出邀请,2024年召开10场政企恳谈会,涉及金融、农业、电商、数字经济产业、现代物流业、矿业经济、科创等多个领域,市委书记、市长与79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解决重大困难诉求问题165个,企业满意率达到100%。

2024年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

突破4000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72%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

达357亿元

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1.7%

今年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高于投资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占比达到69.3%。

从“政策洼地”到“生态高地”,从“背井离乡”到“近悦远来”,楚商们带回的不只是资本与技术,更是以商引商的链式反应,让每个回归者都成为宜昌营商环境的最佳代言人,在长江经济带上书写新时代的“凤还巢”传奇。

打造全球楚商创新创业首选地

近日,优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氢氧化钾项目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正式投产,标志着宜昌向全球最大钾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迈出关键一步。这一总投资12.3亿元的项目,不仅为华东、西南地区及本地化工企业提供核心原料,更以“门对门”的产业链协同模式,成为宜昌构建现代化工产业生态圈的缩影。

▲优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全景。刘颖杰 摄

在姚家港化工园区,“门对门”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相邻,更意味着上下游产业的无缝衔接。优利德与三宁化工、江山(宜昌)作物科技等企业通过原料互通、产业上下游互惠,形成合作关系,园区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关联度高达90%。这种高度协同的模式,得益于宜昌以磷化工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布局。

宜昌通过整合兴发、宜化、三宁等本土龙头企业与邦普、欣旺达、万华等外来行业巨头的资源,加速构建从精细化学品到新能源新材料的全链条体系。并以“3+2”主导产业为轴心(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推动城区五大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形成“大园区+小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

2024年

全市新增“四上”企业1460家

经营主体11.65万户

上市公司总数达20家

数据背后是政企“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是宜昌以完备的产业链条、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开放的企业协作生态,将其打造为全球楚商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从单一化工基地到全球产业链关键节点,宜昌的蜕变源于对产业生态的深耕。如今,这里既有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也有“门对门”的协作效率;既有国企民企共赢的包容生态,也有“大园区+小城市”的服务温度。面向未来,宜昌将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和国际化布局,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全球楚商智慧,让“首选地”成为创新要素奔涌、产业活力迸发的世界级舞台。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王雷 摄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自古以来,楚地便是商贾云集之地,宜昌市更是楚商们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逐浪长江经济带,宜昌以营商环境“筑巢引凤”、产业生态“聚链成势”、楚商回归“汇智兴业”,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挺立潮头。当2025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暨第二届宜昌楚商大会擂响战鼓,宜昌将以实干实绩为笔,在“建成支点”中奋勇争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