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保康:800次战斗,2200次救援!他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队友眼里的“拼命三郎”

云上保康  2025-05-19 09:44:44
分享到:

他累计参加灭火战斗800余次,救助遇险被困群众2200余人;他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守护神”、队友眼中的“拼命三郎”。他就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消防救援大队熊通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涛。

爱岗敬业,勇当排头兵作表率

相对于其他职业,消防员每天基本在训练、出警,日复一日,坚持下去需要顽强的毅力与恒心。初进消防队伍的张涛身材瘦弱,体重不到60公斤,体质较差,一开始并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生活。

然而,在他身上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狠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用生命践行使命的消防尖兵,绝对不能怂!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逼着自己向一个个科目发起冲击,没日没夜地练,一项一项地攻,直到把每个动作都练到极致。

每当感觉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张涛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不吃苦中苦,哪来硬功夫,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保康县消防救援大队熊通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山岳浩说,张涛学习能力强、自律,训练极为刻苦。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要求队员做到的事,张涛首先做到。他对队员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高,每天不低于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雷打不动、风雨不改,全队人都看在眼里,心服口服。

2022年3月,一次训练时,张涛为了保护新入职的消防员,手不幸骨折,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留下终身残疾。当时离全市消防岗位练兵大比武仅剩十天,从大家的眼神里,他看到了对他的关心,同时也感受到些许遗憾和失落。为了不影响全队的成绩,他用纱布裹住手指,继续活跃在训练场上,队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工作仍要继续。最终,在全市消防技能比武片区对抗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严管厚爱,锻造救援尖刀力量

消防救援,业务素质是根基。张涛带领全体队员强化基础体能、提升业务技能,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在一次灭火行动中,面对熊熊大火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他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迅速制定灭火方案,带领队员们及时进行灭火救援,成功扑灭了大火,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要出警,我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他!”消防员们评价说。

带队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管理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再加之如坐针毡的忧患意识和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在保康的这几年,张涛的脸上总是挂着“不放心”,凡事都得过问,能动手的则自己动手。他说:“我必须把好关,这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队伍负责。”

“这些都是我的好兄弟,火场中我怎样把他们带进去,就要怎样带出来。”张涛说,有一些消防员是独生子女,既然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了他,他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队友情绪有起伏,他第一时间“解疙瘩”。了解情况后及时疏导,帮助队友走出逆境。队友生病了,他主动嘘寒问暖并细心照顾。

“思想上引导,责任上传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倡导。”这是张涛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准则。他用奉献诠释忠诚,用平凡书写辉煌。

纸短情长,等待是最美的坚守

张涛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朴实的农民,“脚踏实地、老实做人”是他的家训。下队后,他始终牢记父母嘱托:当了消防员,要好好工作,积极上进,别给家里丢人。

作为和平时期牺牲最大的职业之一,消防救援工作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性,往往容易让配偶亲属感到担忧。

因消防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张涛与妻子两地分居,提及自己的家人,他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亏欠”。

在一次火灾救援中,张涛接到了家中父亲生病住院的消息,想到瘦弱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自己却无法照顾,这么多年对父母的亏欠瞬间涌上心头。张涛心如刀绞,但看到眼前的烟雾大火,看着队友们逆行的身影,他立即整理好情绪,将这份愧疚埋藏在内心深处,带领队员们奋战在火场一线,直到大火被完全扑灭。

“出警不追问,归队不催促,伤痛不隐瞒。”张涛说这是他和妻子的家庭守则。

蛇年春节,当千家万户欢聚一堂、喜气洋洋过大年时,张涛舍弃小家,始终坚守在防灭火第一线。新婚妻子义无反顾地支持、理解丈夫的工作,来到大队与丈夫站好“家属岗”,这是他们新婚的第一年。

张涛说:“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名消防员必须做出的坚定选择。”

通讯员:张纪文 刘旭

编校:相琴

责编:尚娟

一审:姜雪飞

二审:李广儒  

三审:李运方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