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咸宁 | 全力筑牢防汛抗旱坚固防线

长江云新闻  2025-05-18 19:23:29
分享到:

咸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速跑 织密防汛抗旱“安全网”

咸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境内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是湖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防汛抗旱历来是“咸宁天大的事”。咸宁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连续八年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而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咸宁多年来一直在高效谋项目、推项目、建项目。眼下,咸宁正全力推动重大水利项目加速跑,织密防汛抗旱“安全网”。

近日,记者在崇阳木三李水库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水库雏形已经初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3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安装预制廊道和大坝模板,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长江陆工局崇阳木三李水库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彭珂:“增加了一些设备跟人数,设备像汽车吊、自卸汽车增加了6台,各班组的工作人员增加了20人,项目部也制订了赶工计划,尽量要在主汛期之前把大坝抢到60米高程。”

为抢抓施工黄金期,该项目创新采用了全预制装配式方法,提前把大坝模板、廊道等“零件”,按尺寸和标准在工厂做好后运至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拼装。

长江陆工局崇阳木三李水库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彭珂:“这个就是我们改进之后的施工工艺,由以前的现浇改为了现在的预制,可以提升施工的质量,也能大大缩短施工工期,能使之前30天的工期缩短为8天。”

据介绍,崇阳木三李水库工程是咸宁市去年第一个新开工的国家投资水利项目,也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又兼顾崇阳县城应急备用水源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计划于2026年7月完工。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取水口和输水管线及附属设施等组成。木三李水库坝顶高程91米,最大坝高45米,总库容821万立方米,水库年供水量962.7万立方米。

咸宁崇阳县水利局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庞威:“建成之后,可以为下游的天城镇、白霓镇两个乡镇、25个行政村提供优质水源,还有接近4000亩的农田,提供优质的水源和崇阳县26万人口的应急备用水源。”

与此同时,位于咸宁通山的省级重点项目黄荆口水库工程大坝碾压混凝土开始浇筑,意味着大坝主体结构施工建设正式进入快车道。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李海涛:“我们是采取三班倒的制度,总的施工人员人数达到100多人。”

通山黄荆口水库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 彭顺富:“计划在6月中下旬能达到(蓄水)150(米)高程,到时候意味着大坝能够安全度汛。”

据了解,黄荆口水库大坝坝顶长263.78米,坝高79.5米,正常蓄水位197米,是一座总库容4160万立方米,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该项目总工期45个月,工程建成后,不但为通山县城及周边乡镇近32万人口提供优质的生活水源,而且能满足厦铺河两岸农田灌溉和防洪要求。

黄荆口水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法人代表 王文绍:“每年可以为大坝下游、通山县城提供6000万立方米的优质生活水源。这个大坝建了以后,下游一河(厦铺河)两岸防洪形势(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今年以来,咸宁市在建和新开工重点水利项目24个,总投资38.83亿元,下达上级资金21.12亿元。当前,全市水利系统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抓进度、抓安全、抓廉政,奋力将水利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 程参平:“紧抓国家‘两重’建设机遇,争取更多水利项目落地,织密防汛抗旱‘安全网’,最终的目的是构建起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咸宁现代水网。”

37万立方调蓄池!让咸宁城区主干道告别“看海”

咸宁市地处幕阜山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排涝设施标准低,导致内涝频发。随着汛期临近,咸宁正加速推进城区的排涝工程进度,即将让城区主干道在汛期告别“看海”。

眼下,位于咸宁城区杨下河片区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抢抓晴好天气,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咸宁杨下片区排涝通道及雨水调蓄工程技术总工程师 龙海涛:“目前大概有10台左右的施工挖机机械,工人大概有100人,正在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确保在5月31日前,也就是汛期前完成(基础施工)。”

正在施工的是杨下河1号调蓄池,通过水利模型测算,该片区将建设总库容23万立方米的三个调蓄池。

咸宁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局现场项目管理人员 徐柠:“设计思路就是错峰,真正到了洪峰那一段,我们是通过三个调蓄池把洪峰的水控制住,汛期的水不是像洪水一样的,直接直泻到我们咸宁大道上去,而是通过我们的几个闸门控制下行流量,给了咸宁大道的雨水管道,包括我们的淦河一个泄洪的时间。”

杨下河发源自咸宁东郊的丘陵山区,是导致咸宁大道内涝的主要诱因。该区域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倾向,全长7.5公里的杨下河向西流,穿过城区,最终汇入咸宁母亲河——淦河。咸宁作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近年来,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加之咸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病”显现,城区内涝也越发严重。

咸宁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局局长 刘建华:“上游原来有几个水塘,常年清淤等等方面没有达到要求,下游我们城市化的建设包括箱涵设计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可能都是标准不高,行洪的通道断面不足,也是历史一个欠账的问题。”

去年底,总投资1.97亿元,新建雨水调蓄池、排涝渠道、配套排涝设备等3个子项工程正式施工。

此外,不远处的易涝点——浮山河片区同样繁忙。作为咸宁市重点民生工程,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项目总投资2.4亿元,新建13.6万立方米调蓄池。通过雨水系统管网改造、管网病害修复等六大子项系统性治理,全面升级排水防涝能力。

咸宁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局局长 刘建华:“现在已经启动了杨下河、浮山河两个片区区域的防洪治理工程,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确保在5月底和6月底,分别达到我们调蓄的功能和效,宗旨理念我们是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咸宁14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忙 全力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水库是防汛抗旱调度的“王牌”,水库除险加固既是一项重要的安保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为赶在6月底前完工,咸宁市正抢抓施工黄金期,扎实推进14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在咸安四门楼水库除险加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水库的主体工程已完工,施工人员、机械各司其职,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咸宁市咸安区四门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 余微:“优化了施工进度、倒排工期,我们整个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去年3月,四门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咸安区首个增发国债水利领域新开工的项目,总投资6066万元,下达增发国债资金42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进口段拆除重建、输水设施加固等。

咸宁市咸安区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樊茂军:“项目建成后,四门楼水库设计洪水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可以有效保障下游马桥镇、温泉城区、咸安城区等约22万人,农田11.8万亩以及下游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等重点交通路线的防洪安全,同时提高了水库蓄水能力。”

与四门楼水库一样,崇阳县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也已完工,施工人员正在做蓄水验收的准备工作。

咸宁崇阳县青山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胡伟:“根据目前施工的效果来看,西副坝帷幕灌浆做完之后,水库的大坝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我们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面对今年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咸宁将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安全。主汛期重点防范应对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地灾、城市内涝等,后汛期强化科学调度、蓄水保水、节水调水、保障用水。

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 程参平:“进一步完善防汛组织、指挥、保障体系,把各项防汛抗旱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突出水利工程安全,加强对中小型水利设施以及高坝塘、高位塘的安全检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阴志维 章珩

咸宁台 罗世喜 秦俊俊 张聪

通山台 伍文俊 王贤波 崇阳台 甘源

通讯员 蔡祖峰 敖琼 陈慧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