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一场书店里的簪花之约,把千年风雅“戴”回当下

长江云新闻  2025-05-18 17:49:59
分享到:

“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5月17日,武汉SKP RENDEZ-VOUS书店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簪花之约”。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传统头饰文化传承人尹蕾,以簪花为引,讲述了一段从原始簪到现代创意手工的千年美学之旅。

从实用到风雅,一支簪花映照女性审美史

簪饰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初以骨、蚌壳、竹木、石为材,功能是固定头发便于劳作。进入商周之后,簪开始出现纹饰与装饰功能,逐步演化为礼制符号与身份象征。从先秦的简约质朴,到汉唐的华丽繁复,再到明清的精致细腻,簪花风格不断演变。尹蕾说:“簪花的演变史,其实就是中国女性的生活史与审美史。”

这种跨越时间的美,在当天活动中得以具象呈现。伴随活动进行的,还有一场汉服簪花走秀,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身着华服、头戴发簪,缓步行走于书店空间之间,仿佛从画中款款走来。

热缩片簪花: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身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簪花正逐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日常美学。尹蕾所教授的“热缩片簪花”课程,以A4大小的半透明塑片为材料,虽然不属于非遗,却因其“低门槛、高还原”的特性,成为传统美学走向大众生活的理想载体。

五年前,一次职教周活动因学生汉服展示缺配饰,尹蕾首次将簪花制作引入课程。她带着学生从花型设计、线稿绘制到热风塑形,探索“手艺与美的边界”。

她发现,当手指沉浸于花瓣的构形,眼睛专注于色彩的层次,学生们不再刷手机,也不再浮躁,而是进入沉静而投入的创作状态。“簪花,让我们重新理解‘等待’的意义。它是慢出来的好东西,是时间打磨出的礼物。”

一支簪花,承载的是美,也是信念

在创作中,尹蕾也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结合学校的酿酒专业特色,她将“啤酒花”植物造型转化为胸针与发簪,在全省技能大赛中亮相,受到关注。

面对观众提出“灵感从何而来”的提问,尹蕾给出了坚定的回答:“学习初期模仿是必须的,但真正的创作,应该是模仿大自然。别只盯着古人的纹样,我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她也回答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AI会取代手工艺吗?

“手工的温度,是任何高科技无法取代的。”她说,“越是高科技,越是需要人文的温度。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应该以人为本。”

在她看来,簪花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态度。她计划继续更深入地学习非遗簪花技艺,并将这门课程持续带给学生,让它成为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柔性连接。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炜 通讯员 筱荣)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