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洪湖山水工程”迈入收尾阶段
近日,洪湖金湾生态湿地亮点打造工程正式完工,标志着洪湖山水项目建设迈入收尾阶段。洪湖山水项目是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2年正式实施,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生态斑块吹填480万m³、乔木种植15万株、水生植物恢复300万㎡等,整个项目投资超过15亿元。
据洪湖当地渔民养殖户老王回忆,以前自己的虾塘都是直接从洪湖取水,如今金湾片区生态改造后,成为了洪湖和养殖户的中转站,经过改造后的湿地净化,水源更清亮了,自己池塘里的小龙虾长势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金湾生态湿地航拍图
“我算是这个片区生态改造项目的见证者,这两年来真的不仅提升了水产的品质,还减少了对洪湖的污染,对我们渔民来说,收益也是大大增加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渔民老王说。
△施工改造前的金湾圩垸
△施工改造后的金湾圩垸
据悉,金湾生态湿地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通过栽种乔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湿地植被,利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等作用,控制和减少湖内污染;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将岛屿围垸与大湖有效连通,促进水体交换,重构金湾区域岛屿湿地,进一步增强和改善大湖水质。
中交一航局洪湖山水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邹宏浩告诉记者,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中,面对垃圾渗沥液散发的恶臭空气,项目团队将传统生化处理工艺优化为DTRO膜技术+MVR蒸发+母液协同焚烧全量化处理工艺,极大的提高了渗沥液的净化效率,成功解决原液中重金属、氨氮等污染物超标难题,还周边居民清新空气。
△施工前的垃圾填埋场
△施工后的垃圾填埋场
面对大湖内水生植物成活率低难题,项目团队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成立“水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实验室”,系统开展水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与适应性培育,优化沉水植物群落配置,使大湖内水生植物成活率从不足40%提升至90%,水体透明度提高1.5倍,氮磷负荷削减率达50%,为洪湖水生植物恢复提供可量化技术路径。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改善洪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湖污染物,为洪湖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质净化、自然景观美化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丹 通讯员 戴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