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 独居老人如何排遣孤单和寂寞?
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趋势,切实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和水平迫在眉睫。本月《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我们邀请心理专家和您一起共同关注老年心理健康。
今年85岁的罗女士打电话讲述自己的烦恼:“以前女儿没退休的时候,每天中午从单位回来陪我吃午饭。现在她退休了,两三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每次待不到半个小时就走了。我一个人在家,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实我身体不错,不需要女儿帮我做家务,就希望她能陪我说说话”。
生中,像罗女士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那么,独居高龄老人该如何排遣孤单寂寞呢?
武汉大学心理学学士、高级心理咨询师钟瑞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近20年,常年在老年大学、社区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她建议:作为儿女,”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出于孝顺,也是法律赋予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但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朋友来说,学会“换位思考”也非常重要。“年轻人一定比你忙”,这话一点不假。儿女退休之前自不必说,他们要上班、挣钱养家,退休以后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潇洒”晚年。如果老年朋友的生活还能够自理,就尽可能不去麻烦子女。自己做家务也是一种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维持了体力,还可以延缓老年痴呆。
当然,有些事情在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老年朋友一定要主动求助。主动提出来,子女大多不会拒绝,千万不要一个人在家生闷气。想孩子了,你可以随时打个电话;但孩子们想你了,有可能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子女们尽管已经退休,但他们有可能要带孙子、上老年大学、锻炼身体,他们有可能还没意识到你已经衰老、需要照顾和陪伴。你主动提出来,也许孩子们会有所改变,回来探望和陪伴的频次会更多一些。但千万不要为这种事较真儿,或者拿自己去跟街坊邻居做比照,更不要逢人就抱怨自己的子女“不贴心、不孝顺”。记住:抱怨多了会“两败俱伤”。如果孩子回来看你,可千万不要找理由强留。如果不给孩子一个“花时间陪你”的宽松环境,今后他们看你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
独居的高龄老人要排遣孤单寂寞,主要还应该靠自己,别老想着靠子女。广交朋友、打造自己的社交圈、不断储蓄友谊、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跟孩子交流,力争做一个有趣的老人,让孩子们觉得回来探望和陪伴你“有意义、有意思、很愉快”,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责任和义务、例行公事的层面。不然,子女人回家了,心还在外面,这种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陪伴是没有任何质量和意义的。
主持:李曼
编辑:田天
编审:齐鸣、萧新宇、李俊芳 、唐登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