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 老龄化形势严峻,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迫在眉睫

长江云新闻  2025-05-17 13:16:04
分享到:

作为一个难以逆转的社会现象,我国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剧。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与高龄相伴的各种问题也愈发普遍。我国老龄化的明显特征有哪些?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省老龄化情况的现状如何?

2024《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第六期,武汉老年大学原教务主任、湖北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省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彭克敏将和您聊聊他眼中的人口老龄化国情。

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地快速增长,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的动态过程。当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定数值时,就称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一直是按60岁以上人口10%作为老龄化划分标准的;现在是60岁退休,60岁开始算老年人。到2023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17亿人,占总人口的15.4%(超过7%即为老龄化)。当65岁老年人口达到14%时,就是进入了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新时代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在本世纪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数量之多,列世界第一。到2023年底,老年人口已占我国总人口的21.3%、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二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列世界第一。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数据,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到100多年,我国仅用了18年(1981~1999);三是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

西方国家是先老龄化,逐步高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三化”同时发生、产生叠加,给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难度;四是未富先老。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均GDP通常在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4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将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60后”退休潮来了,整个六十年代都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63年出生人口最多,之后的两年也是出生人口较多的年代。近几年退休人员每年有2000万左右加入退休大军行列,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退休潮”。同时,人口出生率将继续呈现负增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化趋势不仅规模大而且发展速度快。

“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1179.30万人,占比20.42%, 65岁及以上人口842.67万人,占比14.59%。其中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663.8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56.28%,即一半以上是低龄老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市 60岁及以上人口212.44万人,占比17.2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5.62万人,占比11.81%。武汉市还只是轻度老龄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户籍人口中有一百多万在校大学生稀释了老年人口的占比。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类寿命显著延长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老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发展的问题:一是社会负担加重,即对老年人的照顾、抚养、医疗等导致公共支出增加,财政面临巨大挑战;二是人口日益老化,导致劳动力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中国老龄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再者,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这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重阳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要指示,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十四五”老龄规划中专门加入了“践行积极老龄观”专章,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老龄相关顶层设计中的里程碑,对未来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老龄观是社会对于人口老龄化、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的态度和观点。老龄观有积极老龄观和消极老龄观。传统的老龄观是消极老龄观,三十多年前,国际社会相继以“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以及积极老龄化”认识与理解人口老龄化,其中,“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人口老龄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诸多有力举措,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由湖北省民政厅、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荣誉出品。

文稿:彭克敏

主持:李曼

编辑:孙曼莉

责任编辑:邹丹

编审:王俊 李俊芳 汪金林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