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化养老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而这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枢纽,综合体里包括老年人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一个站点满足多样需求。在我省2024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中就提出了“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支持街道利用现有社区服务空间建设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走进武汉市硚口区太平洋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的空间内,“四室一厨”一应俱全。一楼提供日常服务,定期给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中心目前还开设免费义诊、健康讲座,设有11个日间照料及康复理疗床位,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中心为支点,把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中心二楼动静结合,文娱爱好者们汇聚于此。中心工作人员说,“听到阿姨叔叔在楼上洪亮的歌声,看到这些老年人在晚年也能忠于热爱,深受感动,也充满了工作的动力,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依托硚口区133智慧养老工程开展养老服务,根据老年人的自理程度和个人意愿,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实现前台受理、平台运作、后台监控、闭环运行。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餐食也是检测晚年幸福程度的标准。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的营养配餐服务有5种形式供老年人选择,可以代购原材料、帮助老人网络订餐、营养师提供餐单指导、为困难老人提供预约配餐服务,养老护理员为半失能及失能老人提供预约送餐上门服务。”
说到吃,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幸福食堂”现在越开越多,而且除了老年人,不少周边上班族也愿意在此用餐,“幸福食堂”逐渐成了城市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前进四路的花楼水塔街幸福食堂,每天都吸引着本社区及周边社区的人群就餐,腐竹烧肉、红烧鱼块、香菇滑鸡......两荤一素套餐售价17元,60岁以上老人用餐仅需12元,吃不完还能打包回去当晚餐,餐食的高性价比让老人们赞不绝口:“我今年86了,一个人,下午来打包点小米粥就够了,吃不了那么多。”“我今年72岁,很喜欢这些经济小炒,看得见的卫生,口味也比较清淡。”“我今年67,蛮多毛病,出来吃饭还带着药。这里吃蛮好,环境好,人也好。”
“老爷子,今天想吃点什么菜?”“来个青椒肉丝,再炒个家常土豆片……”在恩施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三孔桥社区天星坝小区的“幸福食堂”,前来吃饭的老年人占据了餐厅的大半,67岁的赖申钟说,这里饭菜味道好、品种多,既经济实惠,又健康营养,他和老伴儿点了两菜一汤,一共才花费37元,自食堂开业以来他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尝出幸福晚年。“幸福食堂”的不断开设使得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热乎饭”,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老龄化社会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实现老有所养的可能性;愿所有的老年人能够以尊严、快乐的方式享受晚年生活。
文稿、主持:李曼
编辑:孙曼莉
责任编辑:邹丹
编审:王俊 李俊芳 汪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