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 诈骗案件频发 老年朋友想安度晚年要谨慎

长江云新闻  2025-05-17 13:04:47
分享到: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老人们的防骗意识与知识还有所欠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关注健康、信息检索能力弱等特点,巧立名目,实施诈骗。为何针对老年人的犯罪行为能够屡屡得逞?本期节目,和您一起关注。

电视剧《都挺好》中,上了年纪的父亲苏大强追求高息回报最终落得一场空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他背着子女将辛苦攒下的六万块钱投资买了理财产品,等到的却是理财公司的人去楼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旗号招摇撞骗,被骗老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更承受巨大的精神伤害,严重影响到其晚年生活。

2022年5月12号,武汉市黄陂区滠口派出所接到电诈预警平台预警,居住在辖区滠阳大街某小区57岁的杨阿姨很可能遭到了电信诈骗。派出所指挥室辅警占婉霞迅速与杨阿姨进行电话联系,可杨阿姨连连表示自己没有被骗。然而就在第二天上午,派出所电诈预警平台再次响起了预警,杨阿姨被列为高危预警对象。为了弄清情况,辅警占婉霞立即赶到杨阿姨家。

占婉霞说:“当时我到杨阿姨家,说明来意后,杨阿姨吞吞吐吐地拿出了手机。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杨阿姨手机上被安装了许多虚假投资理财类APP,而杨阿姨自己压根说不清这些软件是什么时候、如何安装的。”

在回访时,杨阿姨说,多亏民警的日常提醒,她再也不会轻信骗子的谎言。

杨阿姨:“多亏了派出所的提醒。我就再不操那些冤枉心,我就过好自己的日子,还是多亏国家、多亏派出所,有时候不提醒我们就真的上当受骗了。”

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公安分局腾龙派出所民警朱万春管辖的社区有流动人口10多万人。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保健品披着精致的外衣、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是养老诈骗的常见方式之一。他提醒:

在很多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会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子女要更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心陪伴才是最好的“保健品”。老年人要端正保健理念,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骗局。

为什么针对老年人的犯罪行为能够屡屡得逞?难道骗子都会“读心术”吗?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一级警员张书硕介绍,辨识能力下降以及情感需求使得老年人放松了警惕。

《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中提到,老年人上当受骗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身防范意识和辨识力下降,难以识别日益花样翻新的骗术;二是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这一点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单身老人尤其重要。

许多老年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然而“雪中送炭”的不是子女,而是诈骗分子,这让他们的防线被轻易攻破,被骗的老人们大多缺少的是亲情,请多关爱他们,常回家看看,哪怕是说说家常,讲讲防骗知识。

记者、编辑:李曼

音频录制:李曼

编审:萧新宇 李俊芳 唐登钊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