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孝感孝昌:从放羊娃到“羊司令” 唐根根自强蹚出致富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5-17 10:30:44
分享到: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身形瘦小、步履蹒跚的唐根根,用自强不息改写了命运。这位先天性肢体残疾的“90后”,从求职碰壁的大学毕业生,逆袭为年入百万的“羊司令”,更带领200余乡亲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1992年出生的唐根根,先天性肢体二级残疾,让他身高不足一米五,四肢绵软无力,连拿筷子吃饭都费劲,走路经常摔跤。2016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唐根根从武汉高校毕业后,却因身体原因求职屡屡碰壁。面对体弱多病的父亲和仅靠几十只羊维生的家庭,他毅然返乡。

“那时候家里很穷,然后我大学毕业以后也没找到工作,在家里没什么事干,看着父母很辛苦,泪流满面地看着我,然后我就想着能不能帮家里分担一下,看下能不能闯出一番名堂出来。”孝昌县根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根根说。

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羊瘦、卫生状况差、羊羔死亡率高、销售也不成规模、收入少得可怜。这些难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唐根根喘不过气。可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越是难,就越要迎难而上。

“那时整晚睡不着觉,思考着出路。总感觉人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机会。”唐根根说。

为改善养殖状况,唐根根四处打听、学习防虫技术,不断改良;延长放牧时间,每日精心打扫羊圈。在小羊喂养上,他更是倾注心血,用纯牛奶喂养小羊直至满月,冬天为它们准备新鲜青草,母羊产前产后,还精心调配黄豆粉、玉米粉、米糠等营养饲料。这份坚持与用心终于收获回报,羊羔死亡率大幅降低,生长周期缩短,每只羊增重6 —7斤,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每一只羊都是我精心照料,是我的心血,我把他们当成孩子来养。只有真心对它们,它们才会给你回报,我坚决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饲料去喂它们,我用的都是纯天然的牧草和自己种的玉米。”唐根根说。

日子越过越好的唐根根,始终没有忘记村里那些身处困境的乡亲。他联合养羊户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主动联系21户残疾贫困户,与他们签订山羊养殖合同。他不仅无偿传授养殖技术、赠送种母羊,还帮助销售肉羊,让每户每年增收3600元,随着羊群自繁自养,每年还能额外增收1200元。

“唐根根这娃真的不错。要不是他带着我们干,我们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以前穷得发愁,现在靠着养羊,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孝昌县邹岗镇林场新村村民吴义刚说。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得知我们要成立合作社,孝昌县政府一路绿灯,代办的手续,专项的扶贫资金,搭配无息贷款,帮我新建了3栋能容纳2000只羊的养殖基地。实打实的支持,让我干劲十足,也更加坚定了我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决心。”唐根根说。

如今,唐根根的合作社发展得红红火火,存栏山羊达1000多只,年出栏600只,年总收入90万元,其中帮助社员的销售收入就有45万元。此外,他还积极学习电商知识,帮助不适合养羊的困难户售卖农产品,进一步拓宽大家的增收渠道。

“多亏了唐根根带着我们找销路。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不愁卖,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孝昌县邹岗镇林场新村村民唐雷说。

“身体的残缺并不能限制我的梦想,只要努力奋斗,农村也能闯出一片天。”唐根根说。

凭借着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唐根根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奋斗历程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广大残疾人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生动典范。

“说实在的,拿这个奖我心里挺忐忑,毕竟每天干的都是喂羊、清圈、跑销路的琐碎事儿。但现在我突然想明白了——把羊养好、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这不就是咱残疾人该有的“自强”吗?接下来,我就想着怎么让母羊产羔率再提高些,怎么带着乡亲们把羊肉销往全国,和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唐根根说。

(来源 孝昌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虹)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