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坪:乡村振兴启示录

长江云新闻  2025-05-13 11:03:48
分享到:

近日,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机器轰鸣,数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改造高标准农田,分散且高低不平的小块田在机器的作业下,很快变成了连片平整的大块田。这个项目又为村里增加了稳产高产田39亩。可别小瞧了这39亩田,这在平原地区不算什么,但在全域山区的保康县可是十分难得。尤其在有4000多人口的保康人口“第一村”——中坪村,就更是“金贵”。

中坪村全貌

一、 将资源变财源

中坪村位于保康西边的大山深处,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坪地,因此叫“中坪”。从神农架流出的一条河——汾清河穿村而过,给这个村子增添了几分灵气。

但恰恰就是这条河,一遇山洪爆发,村子就被冲得满目疮痍,洪水过后,留下一片乱石滩。

在七十年代,全国掀起学大寨热潮,中坪村开始治理乱石滩。每年要出动上千劳动力,时任队长的黄立杰带领几十个青壮年民兵组成了一支突击队,他们先把乱石滩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地背上来,筑起一道新的河岸和一块块田坯子,再用箢箕、背篓和鸡公车把山土搬运到田坯子里来。不知道挑断了多少根扁担,挑坏了多少个箢箕,他们硬是坚持干了十多年,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终于在乱石滩上填起了两千多亩小平原。过去靠山坡地种点玉米和土豆吃不饱饭的中坪人,终于种上水稻吃上了梦寐以求的白米饭。

1971年中坪打大队在粉青河滩上改田场景

白米饭是吃上了,但也仅仅只是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分田到户以后,集体资产包括牛、农具,甚至几间土房都被分光。集体资产为零,水、电、道路等公共设施无人问津,村支部号召集体投工没有人听,党组织的凝聚力日益弱化。村党支部书记黄立杰开始谋划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和村两委成员依托本地资源,兴办企业,向资源要财富。

苏溪河是流经中坪的另一条河流,一年四季不断流,加之地势高,落差大,具有建水电站的独特优势。黄立杰又使出了当年改造乱石滩的那股子劲头,带领村民建水电站。他们在峡谷中扎帐篷,埋锅造饭。清理地基时,满淤泥里都是冰渣,天寒地冻,没有人敢下去作业,黄立杰第一个脱掉鞋子,跳入冰渣污泥中一锹一锹的铲起来,大伙见书记带了头也都纷纷下去干起来。买不起炸药,他们自制炸药炸山取石,又将石头一块一块地垒起来,整整奋战了一个冬季,终于在绝地上修建了一座数十米高的大坝。为建大坝,小伙子周昌红、铁姑娘王延荣先后被陨落的大石块砸中,周昌红为大坝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王延荣被砸断两根肋骨,抢救及时而保住了性命。大坝建成,水电站指日可待。但是,接下来的一场特大山洪一夜之间又将大坝冲得无影无踪。赶来的村民被惊得目瞪口呆,许多人嚎啕大哭。

失败没有吓到中坪人,黄立杰从县里请来水利专家,帮助寻找原因。结果是坝址选择不当,不应该选在开阔的谷地,开阔的谷地受到强大的山洪的冲击极易溃塌。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将坝址选在了一个河流大拐弯的地方。又奋战了一冬,将大坝重新建了起来。接着,装机50万千瓦的苏溪河水电站顺利竣工。后来,他们又一鼓作气建起了一座装机容量更大的低茨河水电站。

黄立杰1973年修建河堤

水电站是中坪村集体经济的第一个支点,除了以优惠价格给村民供电,还将多余的电量输入国家电网,每年为村集体盈利100多万元。

随后,黄立杰又在中坪后山找到了磷矿石,谁能想到他们背靠着的竟然是一座宝山啊。但是矿产资源怎么才能开采出来呢?别的村大多是采取大包干的方式,将矿山包给矿业公司或矿老板,村里从中拿提成。中坪人一开始也觉得这种方式最干脆,可是跟人家一谈价,才发现没那么简单,一家矿业公司提出每开采一吨矿石给中坪村提成一块钱。黄立杰一开始就知道对方会压低价格,但是没想到他们会把价格压得这么低。

他瞟了对方一眼说:“你们没有搞错吧?我们卖石碴也不止这个价。”

对方冲他微微一笑说:“好商量,好商量。”

黄立杰一听那话里有话,也微微一笑说:“那好,我先得跟咱们村民商量商量。”

黄立杰是村里的一把手,但他从来不是一个人拍板,更不会为那话里的话而出卖村集体的利益,这村里的大事都是交给村民们来商议和决策。村民们一听人家开出这么低的价,一个个连肺都给气炸了,大伙一致决定,这矿山决不能包给别人开,要开就咱们自己开。黄立杰也正好有这个想法,他认为只有把开采经营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村集体手里,才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让每一个村民分享到矿山带来的福利。

说干就干。开矿先要打通一条通向矿山的路,为了不耽误开矿,黄立杰提出了一个两不误的方案,一边修路,一边从外边请开矿师傅来勘测矿脉打矿洞。这路还没有修通,机械设备上不了山,黄立杰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机械设备一块一块拆卸下来,编上号,像当年背石块一样搬运到山上后重新组装。他当时正感冒发烧,大伙儿都劝他在一边歇着,他摇摇脑袋说没事,出一身透汗就好了。大伙儿看看这汉子,只见他把头一埋,背一拱,两腿往后猛地一蹬,一块铁板就上了背,在爬山时,那身体一直保持三十度角的姿态。这一路上他肩膀上扛着铁块,口里还喊着号子。一个“铁匠书记”的“外号”从此喊出了名。

中坪磷化公司

一个村庄有了一座矿山,这村集体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支柱。谁知几年过后,又刮起了一阵风,有的地方借企业改制之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把集体企业一次性卖掉。黄立杰若是从一己私利出发,他也可以乘机把这个集体磷矿卖掉,还可以抢占先机,变着法子作为股东来购买,那他现在至少也是个亿万富翁了。但这个“铁匠书记”还真是铁了心的为村里着想,他一个人或少数人富了,这中坪几千村民怎么办?这村里公共事业建设的钱从哪里来?为此,他一直顶着压力坚决不卖。

现如今,这个村办企业为中坪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每年为村集体盈利8000多万元,多年来一直是保康县名列前茅的纳税大户。

二、将产业变绿色

磷矿资源是上天赐给中坪的“金饭碗”,但是矿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总有挖完的时候,必须逐步走出资源依赖性,向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化。

中坪村选定的第一个绿色产业就是葛根产业。中坪位于北纬30度,这是葛根生长最好的地带。在中坪及其周边,漫山遍野都是野生葛根,刚开始,中坪人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有一次,村里的女能人赵礼敏从电视上看到武汉市黄陂区有一个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博士在种植葛根,并加工生产葛根粉等食品。快过年了,大雪封山,她冒着大雪步行近百公里摔得浑身是泥赶到县城,搭乘长途汽车赶到黄陂。海归博士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答应帮她发展葛根产业。

湖北中坪葛业

回到村里后,赵礼敏利用村委会废弃了的旧房子办起了葛粉加工厂。由于缺资金,这个加工厂怎么也做不大,销售收入总是在几百万元左右徘徊。

这个局限早已被黄立杰看到了,若要突破这个局限,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2008年,中坪村将葛根加工定为村集体经济的朝阳产业,成立了湖北中坪葛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汾清河”产品商标,村集体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新厂房、购买了全套生产设备,赵礼敏被任命为中坪葛业总经理。这是一家土作坊向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的关键性转型。这样的转型,既要依靠制度的力量,还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为此,中坪葛业与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签订研究开发葛根新食品的技术合作合同,在专家指导下,赵礼敏和她的团队经过几年试种,终于将野生葛根在农田培育种植成功,这为“公司+农户”的产业链打通了第一环,中坪葛业免费为村民提供葛根种苗和种植技术,现已建成葛根种植基地一万余亩,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葛根种植户年均增收两万元。随后,赵礼敏又把葛根从粗加工推向了细致入微的深加工,生产出了冷水速溶葛粉和400目超微葛根粉,这两项研发技术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给中坪葛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中坪葛业已形成了种植基地+加工生产+多渠道营销的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这条绿色生态产业链条还在不断延伸……

鲟鱼养殖加工是中坪村又一绿色产业。中坪泉水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冷水区,具有养殖鲟鱼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在县委的帮助下,新任党委书记黄森林引进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公司,该公司投资3.5亿元在中坪建立鲟鱼产业园,建设养殖区280亩,修建养鱼池260个,养殖鲟鱼3000吨;建设加工区20亩,年加工被世界誉为“软黄金”的鱼子酱100吨、鱼肉1000吨,出口2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建成养殖池150个、投放鲟鱼11万余尾。

中坪鲟鱼产业园

中坪鲟鱼产业园以企带农、产业联农、项目富农,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分散代养得“佣金”、就地务工挣“薪金”,村集体达产创收增“税金”。该项目可带动中坪和周边农户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每年可创销售收入1.7亿元,税收达1800万元。

目前,二期加工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中坪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7%以上,是生态旅游胜地和健康养生福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养产业正在全国兴起。黄森林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必须尽早布局。

村两委以10年前建成的医疗条件超越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襄阳首家村级综合性村医院为依托,2022年再追加投资建设医养中心,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共11层,开设10多个临床科室,配置了四维彩超(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诊疗设备和标准化供应室和手术室,医院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执业护士,一般的手术都可以做。而作为医养中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康复养老服务。不仅解决了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难题,也为在外创业的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除了中坪村民,还有周边的村民来这里治病或养老。

中坪医院养老中心

目前,中坪拥有固定资产5亿多元,从村集体到村办企业没有一分钱的负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亿元,人均纯收入3.7万元。绝大多数村民都在村办企业上班,在磷矿务工的年收入8到10万元。

村里利用集体经济积累解决了水、电、污水管网的难题,修建了通村到组到户的水泥公路。补贴村民盖房,家家盖起了楼房。投巨资建设中坪小学,这是一所从幼儿园至六年级的寄宿制完全小学,全校设施按照城市示范小学的标准建设配置,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列,还入选襄阳市首届文明校园。最值得称道的是从2008年开始,村里就给村民买了养老保险,去年买养老保险的费用达700多万元,村民退休后跟城里一样有退休工资,目前有1000多村民领退休金,少的1000多元,多的2000多元。

“中坪做到了三条:一是人人都有养老金,老人好吃好穿好住房,生活无忧,日子过得有尊严;二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人照料伺候,不孤独;三是老人病了随时住院治疗,死后有人负责安埋送葬。”村党委书记黄森林说。

三、将粗俗变文明

通过走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发展之路,中坪村从一个大山深处的穷山村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口袋”富了,如何富“脑袋”?这是摆在中坪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村里发生的一件事使村里当家人开始思索用什么办法开启乡村治理提升村民素质之路。

这件事就是:乱石滩变成米粮仓以后,每到插秧季节,那些占据上垄的农户往往就会抢占先机,拦截水渠,先浇灌自家的水田后,才把水放到中下垄去,造成中下垄的农户无水插秧,而一旦误了农时,影响的就是一年的收入。

黄立杰一听有人拦截水渠就赶过去了,这个农户不是别人,是他嫡亲的姐夫。他先是一口一声地叫哥:“哥啊,这是集体的水渠,你可不能只顾自己一家人,别的人家也要活啊!”姐夫哥却把眼珠子一瞪说:“如今分田到户了,各家只能各顾各,我要不把这田种好,谁来管我的死活?”

黄立杰的一张脸眼看着就变得铁青了,他从来对事不对人,认理不认亲,他把手硬生生地一挥,指着姐夫手里的铁锹说:“这水渠原来是怎么样的,你就给我恢复成什么样,要不这中下垄的损失你就要全部赔偿!”姐夫见拗不过他,只好挖开了水渠。

从那以后,黄立杰和村委会班子商量要建立一个治村“法典”,用规章制度管住村民的行为。1994年,中坪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坪村村规民约》,至今已进行了7次修订,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及农田管理、山林管理、村庄规划、文明新风等13章,每个条款都有对应的处罚措施,处罚从50元到2万元不等,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处罚毫不含糊。怎样才能确保处罚到位?村委会与每户村民签订《中坪村村民管理合同》,不接受处罚就取消村集体一切福利待遇,这福利待遇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村规民约像一把戒尺,规范约束着村民的行为。

中坪村村民大会

近年来,请客送礼的“人情风”在农村愈刮愈烈,大有蔓延之势。中坪村在村规民约里明确规定,办红白喜事要到村里报备,批准了才能办。盖房子、搬家、满月、过生日、升学宴一律不准请客送礼。村民方某提出申请,说岳母只生育了妻子和内弟二人,现内弟和弟媳外出务工,将岳父母寄居在他家照顾,他们夫妻二人为表孝心,准备为岳母举办60大寿。村“两委”认为不符合条件没有同意,但是方某仍然为岳母操办了60岁生日,置办酒席70多桌。村委会作出处违约金1万元的处理决定,并要求方某书写9份检讨张贴在9个村民小组路口醒目位置,以警醒他人。从此,“人情风”在中坪不再任性。

有一年,中坪村“人造小平原”的水稻熟了,即将收割。往年,都是本村的一个有收割机的人垄断了该业务。这年,突然从隔壁的南漳县来了个收割机手。这个收割机手刚下田作业,本村那个人赶到跟前,喝令停下,待南漳机手刚停下,他立马爬上机车,将南漳机手拖下来一顿暴打,边打边说,“你也不问问这是谁的地盘!”硬是将南漳机手赶出了中坪。

事后,黄立杰书记听说以后肺都气炸了,连连说:“这是给我们中坪丢脸”。叫人把他找来,一顿狠批,责令他写出检查,并按村规民约作了严肃处理。还让村干部带着他到南漳县找到被打的收割机手,当面赔礼道歉。

中坪的村规民约就是用制度规范村民的行为,使其不越规、不逾矩。在村规民约的治理下,村民素质逐渐得到提升。

中坪村村貌

以中坪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为例,在整治之前,中坪和许多农村一样,厕所都是用石块和砖头砌成一圈的露天茅厕,房前屋后不是牛栏就是猪圈,老乡们吃饭的时候,那些乱哄哄的绿头苍蝇从粪坑里直接飞到了锅边上、饭碗里。一到雨天,粪坑里污水漫溢出来,流得到处都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坪村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修订村庄建设规划,又到每个村民小组去听取老乡们的意见,全村9个村民小组一共提出了10个具体建设项目,但要将这10个项目一下子全面铺开,资金有限,最多只能开工5个。村里将选择权交给了村民,由各组村民推选出61名代表,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多少选出了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公路循环线和通户道路建设等5个优先开工的项目。

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占用一些农家的菜园、屋坪,还有一些打在红线之外的围墙要往后缩,那些闲置多年的老旧杂屋也要按规划拆除,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这也是施工队最担心的,生怕与村民发生冲突或出现阻工现象。但是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村民阻工,有的村民提前就按照红线扒了自家的老旧杂屋、拆了自家的围墙,给工程让路,有的村民还主动到工地上来帮忙,村民王绵福还将自家的挖机开进了改造污水管网的施工现场,连人带机器一起干,不要一分钱。

村规民约如清澈的泉水荡涤着中坪人的灵魂,使他们在时光的长河里悄然改变,一步步走向文明。近年来,中坪村没有发生一起违法和上访事件,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

中坪村新一届两委班子

大山深处的中坪村,虽然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在以黄立杰、黄森林为班长的村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既充分发挥村民个体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又发挥集体的力量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村民和集体“双富”;以村规民约为抓手,规范村民言行,提升村民素质,使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村民精神质的飞跃;不搞“一言堂”,村里大事由村民说了算,实行“共谋、共建、共享”,使村民自治民主决策落到实处;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公正廉洁,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彰显。这或许就是中坪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给予我们的启示!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廖云翔)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