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为小麦“癌症”提供最有效“处方”
长江云新闻 2025-05-11 23:20:17
赤霉病,又被称为小麦的“癌症”,长期以来只能预防而不能根治,就在今天(11日),“小麦赤霉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里程碑考核会议在荆门钟祥召开,首次给赤霉病开出有效“处方”。
“小麦赤霉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湖北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各展所长,在赤霉病最严重的湖北江汉平原开展联合攻关。
浙江大学教授 马忠华:研发了智能化的病害预测预报系统,筛选了9个抗性比较好的品种,集成了两控两保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立军:十年磨一剑,创制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物原药剂,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对环境、人畜低毒,环境相容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性,增加产量和降低毒素。
考核组介绍,该项目通过首创产前选种、产中干预、产后减损的全周期方案,使赤霉病病粒率稳定在2%以下,为小麦赤霉病防治做出里程碑式贡献。
“小麦赤霉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考核组成员、湖北省植保总站正高级农艺师 郭子平: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全生育期开展综合防治,所以说项目的成果对我们整个湖北省,小麦赤霉病防治指导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效果也比较好。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项青 李成汉 钟祥台 赵超 通讯员 刘美玲 龚双军)
责任编辑 杨雨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