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施施州古城亮相威尼斯!解码千年古城“活态更新”设计智慧

云上恩施  2025-05-10 22:26:12
分享到:

当地时间5月8日,由意大利ECC欧洲文化中心(the European Cultural Centre in Venice, Italy)主办的2025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TIME SPACE EXISTENCE 时间-空间-存在”在威尼斯盛大开幕。

开幕式上,总策展人Rachele De Stefano,美国建筑师学会院士、Atelier Jones创始人兼首席建筑师Susan Jones,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执行副校长兼教务长Cyril R. Clarke等发表了精彩演讲。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团队作品——湖北恩施“施州古城活态更新”项目(LIVING REGENERATION: Revitalizing Enshi Historical Town)受邀参展,与全球顶尖建筑作品同台对话。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作品参展现场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作品参展现场

这是继土家吊脚楼群“彭家寨”后,恩施又一文化地标登上这一国际顶级建筑盛会,以动态诠释东方古城“生长式更新”的智慧。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作品

LIVING REGENERATION:

Revitalizing Enshi Historical Town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本博宫

Exhibition Venue: Palazzo Bembo, Venice, Italy

a 15th-century venue facing the Grand Canal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0日 至 11月23日 10:00-18:00(周二闭馆)

Exhibition Duration:  10:00-18:00, May 10th - November 23th, 2025(Close on Tue.)

作品展览地点威尼斯本博宫(Palazzo Bembo)区位图

“时间-空间-存在”的东方应答

主办方Lucia女士表示:威尼斯双年展已超过100年,今年大主题“智能、自然、人工、集体”主题很开放,是为了吸引不同观点、背景的参与者来到这里,相互激发新的灵感。而ECC今年的主题“修复、再生和再利用”(Reuse Restoration Regeneration)更加强调可持续性,这与恩施市政府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力推进的“施州古城活态更新”项目实践的主旨是一致的。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项目

项目背景

施州古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属武陵山腹地、清江沿岸,是多民族互嵌共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且保存完整的历史古城。

不曾中断的历史层积

古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拥有800年建城史,历经宋代土司城、明代施州卫、清代施南府、近代二战时期湖北省临时省会等重要时代变迁。2900米古城墙围合0.6km2文化遗产核心区,施州城址内的不同遗产层积,构建了古城清晰可辨的历史图景,见证了古城历时演变的连续性与包容性。

杂糅鲜活的市井生活

古城是一处生活的容器,容纳了1.8万当地各民族居民世居其中。宽街窄巷,拾阶步道,如同细密丝线将各种风物编织其中。每日热气升腾的市井烟火,杂糅着传统与现代、宁静与喧闹、平淡与精彩,承托着最为本真的生活和蓬勃不息的生命力,是古城固守的动人底色。

山水城林的地形建构

活态更新,见物见人,共生共建

施州古城是活着的遗产,更新改造要留住城里的原住民,保存斑驳杂糅的历史质感和鲜活流淌的生活气息,反对图像化的复刻和木乃伊式的保护。将古城视为一个经脉互联的活态整体,通过在一批废弃的场地和建筑中注入呈现当代生活和非遗文化的新功能业态,点状激活,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搭建多方共建的公共平台,邀请世代居住在老城的居民和商铺餐馆参与到古城更新的各个环节中,创设一种“见物见人、共生共建”的更新机制。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总体模型照片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总体模型照片一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总体模型照片二

施州古城活态更新总体模型照片三

作品一  废弃棉纺厂 / 考古遗址公园

两座废弃厂房的下方是建于14世纪的国保遗产施州古城城址。更新设计将厂房和整个场地改造成为一个城墙考古遗址公园,不仅集中展示古城城墙的历史信息和考古发现,而且打开考古现场的封闭围界,将历史遗存作为激发城市公共生活的触媒,使其成为访客、研学师生和当地人会面交流的公共广场。

废弃棉纺厂现状照片(摄影 陈颢)

考古遗址公园透视图

考古遗址公园透视图

考古遗址公园模型照片

考古遗址公园模型照片

作品二  废弃监狱 / 史诗剧场

恩施第一监狱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岸边高地,废弃的建筑成为一处遗置的废墟。更新设计完整保存其外部形态和废墟气质,将其内部改造成为固定展演土家族民族史诗的沉浸式剧场。两个方案分别选取长篇民族史诗《梯玛歌》和创世传说《摆手歌》为蓝本,将剧情结构转译为空间场景,形成阴阳交织、生死轮回的情节空间,最终实现从监狱到剧场、从戏剧到建筑的转译。两个方案将交由当地土家族社区选择实施。

废弃监狱现状照片

史诗剧场《梯玛歌》

史诗剧场《梯玛歌》模型照片

史诗剧场《梯玛歌》模型照片

史诗剧场《梯玛歌》场景炭笔画

史诗剧场《梯玛歌》平面图

史诗剧场《摆手歌》模型照片

史诗剧场《摆手歌》分镜图

史诗剧场《摆手歌》平面图

作品三  废弃皮革厂 / 艺术卫城

皮革厂位于作为古城墙城防工事一部分的陡峭崖壁之上。更新设计将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为一座供当地艺术家生活、创作、展览和交流的艺术聚落。在恩施古城的最高点,将工业遗址焕新成为闪耀艺术光辉的圣殿。

废弃皮革厂现状照片(摄影 陈颢)

艺术卫城沿江透视图

艺术卫城内部透视图

艺术卫城模型照片

作品四  城乡街 / 山城天街

城乡街位于施州古城南门外,依山势蜿蜒而上,作为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施州古城山水格局的重要空间锚点,同时承载着明清商驿文化与近代市井生活的双重记忆。在无序乱建及古城人口空心化双重冲击下,如今的城乡街正面临城市记忆拼图缺失的危机。更新设计通过大量研究和现场工作,对现有街区内建筑进行分级分类整治引导,通过点状激活和空间整理,写仿山城天街,激发烟火气息,塑造古城民俗文化体验长廊。

城乡街现状照片(摄影 陈颢)

山城天街透视图

山城天街透视图

山城天街模型照片

作品五  二战邮局 / 微缩恩施酒店

项目位于二战时期湖北省邮政总局旧址,历史建筑与山地景观有机共存,浓缩了古城特有的风貌,是体验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绝佳所在。“微缩恩施”将古城街道肌理、建筑风貌、传统文化和民生智慧融入酒店设计,并植入多朝向、多户型木屋作为“古城取景框”,让酒店化身历史记忆的容器,将被遗弃的历史场域转化为激活古城记忆的触媒,实现“此时此地”与历史时空的叠合。

二战邮局现状照片(摄影 陈颢)

微缩恩施酒店模型照片

微缩恩施酒店鸟瞰图

微缩恩施酒店鸟瞰图

作品六  烂尾弃构 / 老幼托养所

古城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与儿童缺少陪伴。设计将古城中心的一栋烂尾楼改造为老幼复合托养所,让老人与小孩相互依伴,满足彼此精神需求。根据老幼的行为特点设计功能,并结合地形、防噪、采光等因素优化空间。该地从往昔废弃、抗拒的姿态,转变为和融开放的社区乐园。

烂尾弃构现状照片(摄影 陈颢)

老幼托养所透视图

老幼托养所模型照片

从彭家寨吊脚楼群的“活化再生”到施州古城的“活态更新”,恩施正以建筑生态文化书写东方美学的世界叙事。若你向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桃源,不妨踏上恩施之旅这里,既有吊脚楼的原始淳朴,也有施州古城的烟火新生,等待你用脚步丈量千年传奇。

(来源:云上恩施  一审:和秋阳  二审:黄頔芳 三审:孙跃)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