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一线调研 | 探寻森林里“平衡的智慧”
荆门钟祥是全省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地区,林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当地正探索一条既要生态高颜值、也要发展含绿量的林业振兴之路。来看记者的调研。
记者 洪亚飞:来看这棵小树,它是由身旁的大树落下的树籽而自然生长起来的,更多这样的小树聚合在一起就成了森林里的天然更新层。而以前这些树都是直接被砍伐掉的,现在鼓励它生长。
荆门钟祥市盘石岭林场产业发展科副科长 周瑜:现在我们就转变过来了,标定目标树,采伐干扰木,对林下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进行点状的抚育,它的生长空间就更大了、生长环境也更好了,森林的抗逆性它就会更强。
这种精准采伐、混交林培育的模式,一方面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让有培育潜力的目标树年均生长量提升了近10%。像钟祥这样的成功模式,湖北已经总结出了7种,正在向全国推广。三年来,湖北拿出省级财政4000万元,进行专项支持,已累计抚育中幼林150万亩。
湖北省林业局森林和草场资源管理处三级调研员 刘贵开:湖北是林业大省,林地面积1.4亿亩,但是我们中幼龄面积比重很大,超过了80%,需要通过开展森林经营来提高它的森林质量,增加林农收入,改善我们生态环境功能,增强碳汇能力。
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在湖北,一场林下空间的变革正在推进。记者来到钟祥市李家台村,此前的荒乱林地,变成了整齐划一的风景苗木,这段时间,林子下面又种上了中药材白芨。
荆门钟祥市九里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 李德宏:当时这块地都是一些杂灌和低效林,一亩地每年可能连100块钱的价值都创造不了,但是现在这样种的话,白芨一亩地大约在三年可以收到6000到8000斤,可以增加(每亩)1万块钱以上的收益。
目前,湖北累计创建林下经济相关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9个,已发展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831家。同时,为进一步壮大整体林业经济,湖北近期出台“行动方案”,将通过“生态银行”等创新机制,破解林业资源碎片化难题,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力争2030年林业产值破万亿。
湖北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处四级调研员 姚向超:今年,省级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共拿出4500万元,引导林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利用政策性资金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引导林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生态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
记者 洪亚飞:在茂密的森林间,对林上层人为科学干预,以分类经营确保林优山美;对林下层因地制宜谋划,打造更多林下种养的富民产业。前者固本培元,回归森林的“自愈逻辑”;后者以巧破局,激活林地的“隐秘财富”。林上林下的协同发展,是一种平衡的智慧,也是建设美丽湖北进程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路径之一。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林中杰 通讯员 杨光明 钟祥台 王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