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丨沈体学:稻田里的“CEO”闯出乡村增收新“稻”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5-10 10:53:17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新时代的农人,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稻田里的“CEO”——沈体学。他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共赢的新“稻”路。

天门市石家河镇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体学:我是今年三月份参加了我们湖北省农业经理人培训,简称乡村CEO。

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高峰期,沈体学刚给农户提供完服务,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自家的田里。石岭村历来就是天门的种粮大村,全村耕地面积7130多亩,近九成耕地以种水稻为主。曾经,石岭村的土地大多分散在各家各户,规模小、效率低,不少土地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守着“金土地”却换不来“金元宝”,在外经商的沈体学决心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竞选走马上任村支书,为村庄发展开出“破局良方”——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分散农户凝聚成产业振兴联合体。他带头成立亿诚家庭农场,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耐心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

天门市石家河镇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体学:把土地全部集中起来,我们就按农户的期望值期望价,保底在1000元左右。田间地头发生了实实在在变化,包括生产道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田成方,沟渠都是硬化的U型渠道。不管是排还是灌,都做到了旱涝保收。这个是为子孙万代造福的好事情,他们很乐意把土地流转过来。

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集中连片的土地,可以全程采用机械化耕作,从播种到收割,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不仅如此,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等农资,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200多元。

天门市石家河镇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体学:现在我们全程机械化种植标准,我们单产可以提升10%以上,每亩多收入100块钱。

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也让村民获得了多重收入。村民的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能拿到租金。农忙的时候,还能到农场干活,有工资收入,据了解,在农场务工的村民,每年有1000多人次。

天门市石家河镇石岭村村民 夏义兵:我们手上的田都是流转给合作社了,我们也不操心了,人也轻松一点,工资都是由合作社发出来。

全村实现规模化种植后,沈体学积极对接市场,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庄品健”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打造千亩优质稻订单基地,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模式,有效确保了稻谷价格。同时,带动全村6000多亩土地实现“保姆式”订单生产,农户亩均增收1200元。2023年,石岭村被评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石岭村稻米产业总产值800万元,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产业”。沈体学还带头打破传统单一水稻种植模式,构建“早稻+再生稻+虾稻共作+油稻轮作”立体种养体系,推广“早晚稻连作”“再生富硒稻”“虾稻共生”“鱼稻共生”等模式,打造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效益显著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稳定超过10万元,农户新增收入30万元。

天门市石家河镇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体学:我觉得作为一名CEO,要对自己的村庄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设计,对农业有一个蓝图,我的规划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村庄环境变美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得朝气蓬勃。

(长江云新闻记者 姚涛 刘莉 天门台记者 田浩然 责任编辑 蔡琛 谢宝莹)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