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 武汉港直航业务量何以夺得长江中上游港口“五连冠”?

长江云新闻  2025-05-09 23:28:00
分享到:

5月9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汉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下文简称“汉口边检站”)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武汉港累计查验出入境船舶40艘次、船员614人次、出入境货物72054吨,同比分别增长33.3%、19.9%、289.5%,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目前,武汉港已连续五年直航业务量位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这一系列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来看记者分析。

协同创新破瓶颈,降本增效开新局

长久以来,长江内河航运面临着“大船难进、货源难聚、中转依赖”三大发展瓶颈。武汉港锚定痛点、重塑战略,探索出一条“降本增效”的内河航运发展之路。

破局第一步,在于全面打通商船货流运转的堵点。汉口边检站联合武汉市政府成立“破冰专班”,带着调研报告走进企业,建议企业将原材料直接出口;并在全国寻访适航船舶,为从武汉港出海创造捷径。

在码头,边检民警、武汉新港海关、武汉阳逻海事处、长航公安阳逻派出所、武汉阳逻港、大通国际航运公司、中外运船务代理公司等8家联检单位成立武汉新港红色国门党建圈,首创“联合巡航、联合登船、联合处突”三联合模式,大幅压缩通关时间,有效节约船舶在港停留成本,助力武汉港跻身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

智慧赋能拓航线,高效通关提质效

2024年11月30日,随着印尼拉博塔港至武汉阳逻港的件杂货国际轮“镍矿快线”首航靠泊,长江中游首条件杂货直航通道正式贯通。这条专为格林美印尼园区量身打造的“镍金属走廊”,使每年100万吨镍中间品可直接回鄂,标志着武汉港从“地理通衢”向“价值枢纽”的战略跃升。截至5月5日,该国际直航航线已累计完成23艘次,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共计79134.143万吨。

“现在原料运输就像搭上水上高速!”格林美集团物流负责人站在码头看着整齐码放的镍中间品吨袋感叹道。设立直航新航线,减去省外中转及跨省陆运环节,使运输成本显著下降,这便是武汉港破局第二步。

2019年至2024年间,武汉港接连开通5条国际近洋直航航线,构建起辐射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水上丝绸之路。  万吨海轮载着“湖北造”直通海外,连续五年直航业务量位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并为企业降低了20%的运输成本,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2025年一季度武汉港累计查验出入境船舶40艘次、船员614人次、出入境货物72054吨,同比分别增长33.3%、19.9%、289.5%,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党建引领优服务,精准施策解难题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武汉港“十年磨一剑”的服务升级与红色赋能!

在汉口边检站,记者看到了数十篇翔实记载码头企业需求、难点和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通过这些材料,汉口边检站向地方政府提出“造新船、开新线、起班轮”的立体化建议方案,为航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红色国门党建圈平台,武汉港创新“三步闭环”服务机制:梳理企业需求,建立“会议纪要-问题清单-限时办结”闭环机制,实时处理企业诉求;推出“五零工作法”(零等待、零距离、零差错、零延误、零投诉),为伤病船员开通绿色通道;同时,构建“立体追踪+前后联动+网格管理”的口岸智能通关管控系统,加快了通关、加固了安全防线。2025年一季度,汉口边检站办理口岸行政违法案件2起,为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眼下,在武汉港的江面上,又一艘万吨海轮满载汽车零部件驶向釜山。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从“黄金水道”到“价值枢纽”,湖北还将持续实施枢纽提升战略,以长江、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为核心,着力打通内河航道堵点卡点,全面提升水运通道韧性,让“水运上的湖北”联通世界!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通讯员 胡艳)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